出境潜伏30小时,来了3名越军,最前面的是女兵
作者:风影
为查明团当面越军情况,14军42师126团侦察排于1979年2月9日,在各丰西北侧实施了伏击捕俘,毙敌4名,伤敌3名,俘敌1名(抬至途中因伤势过重死亡)。缴获半自动步枪1支,证件1份,越币40元。我方伤1人。
1月20日,侦察排进驻平坝,开设了观察哨,准备捕俘。平坝,与各丰隔河相望,两地相距不到500米。越军在各丰驻有公安兵17人,“青年冲锋队”10余人。1月14日,友邻40师侦察连在那老实施伏击捕俘后,越军提高了警惕,行动比较狡猾,夜间全部龟缩在各丰后山阵地上,白天7时半左右返回村内,很少单独外出活动,并在阵地上留有值班火器。另外,敌1个小组共3人,每天上午9时至10时出村检查埋设的地雷,中午12时和16时到河西草房内取粮。通过几天观察,发现敌人此行动已形成规律,即决定伏击该敌。
在进行动员的基础上,侦察排进一步组织干部、骨干抵近观察,熟悉地形,道路,拟制了捕俘战斗方案,规定了协同动作。出境的伏击捕俘分队由24人组成(其中干部4人,战士20人),编为捕俘组10人,火力组4人,保障组4人、预备组6人,由副营长夏加明带领,徒涉八字河,在各丰以北、八字河以东的小路两侧设伏。
另外,侦察排一班在我平坝南侧占领阵地,负责监视那老方向之敌,并随时准备用火力压制各丰东侧无名高地敌火力点,支援捕俘组战斗。
2月8日凌晨4时,捕俘分队从平坝出发,在l号界碑北侧进入伏击位置,隐蔽待敌。11时,发现一名越军女兵在村边活动,没有来检查地雷,即返回村内。根据这一变化和平时掌握的敌活动规律,捕俘分队遂改变伏击位置,到越军必去取粮的草房待机捕俘。19时,捕俘分队利用草丛和树林,隐蔽地搜索前进。障碍排除组在1号界碑南侧排除一个压发地雷后,全分队顺利地迂回到草房附近,进行抵近观察、潜听。同时研究了敌情、地形,重新选择了伏击位置,明确了各组任务。
2月9日凌晨4时,排长曹云凤带领捕俘组进房内搜索,房内无人。按研究的方案,捕俘组分成3个小组,分别设伏于3间草房内及其附近,班长杨黔生潜伏于东西两房之间,预备组在草房北侧隐蔽,曹排长带领火力组占领1号界碑东南侧无名高地,副营长带领保障组配置在l号界碑通路口南侧担任接应。
为了给越军造成错觉,8时由医助带领预备组6人,身穿雨衣,大摇大摆地由伏击位置向我平坝北侧方向走去,但未引起敌人注意。
12时05分,3名越军警惕地向我伏击位置走来,越军女兵在前,第二名相距10米,最后一名在约100米处跟进掩护。越军女兵在进入我第一捕俘组设伏的东侧草房门口时,伸头向门内窥视,第二名敌人持半自动步枪在10米处停留掩护。这时,我设伏于房内的2名捕俘手,距越军仅二、三步远,不知采取何种动作处置,正犹豫不决,敌已缩回头去。
当敌第二次窥探时,设伏于门后侧的捕俘手,用砍刀猛力向敌砍去,砍中敌面部,敌惊呼怪叫,拔腿向后逃跑,我另一名捕俘手迅速追出门外后,才发现枪未带出,又转身进房取枪。这时,越军阵地上机枪、冲锋枪向我猛烈射击,我一班予以还击,压制越军火力。敌进入伏击位置后,潜伏在西侧草房附近的第二捕俘组,向敌后迂回,但在迂回途中战斗就打响了,未能断敌退路。
班长杨黔生眼看敌将逃出我伏击圈,即令第二捕俘组的卢组庆射击,将越军女兵击毙。第二名越军向班长射击,班长负伤,仍坚持战斗,并将该敌击中捕获(因伤势过重抬至1号界碑后死亡)。与此同时,我火力组以猛烈的火力,将第三名敌人击毙。
12时15分,那老之敌6人沿公路向各丰增援,进至各丰南侧300米处时,一班以猛烈的火力杀伤敌人,当场毙敌2人,伤敌3人。侦察分队于12时20分交替掩护撤出战斗。
战后,126团对此次侦察捕俘行动进行复盘分析,总结了3点经验教训。
一是掌握敌人特点,做到敌变我变。
这次伏击捕俘,基本上摸清了越军的活动规律,比较确切地掌握了敌人检查地雷和到村西北草房内取粮的人数、时间和路线。但敌人的活动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多了解一些敌人特点,多几手准备,才能适应敌情的变化,为伏击捕俘创造有利条件。当敌改变行动规律时,捕俘分队能正确判断情况,迅速改变伏击位置,抓住了战机。
二是灵活利用地形地物,力求隐蔽突然。
越军正面防御较多,基本上控制了大小道路和便于通行的地段,但翼侧防御薄弱,思想比较麻痹。捕俘分队将接敌路线选择在无路通行的龙塘山南侧,避开了敌人的视线和设置的障碍,隐蔽地按时到达伏击位置。在两个设伏点,各组充分利用草丛和树林,严密伪装,潜伏了30多小时未被敌人发现。
三是恰当配置兵力,搞好火力支援。
这次伏击捕俘,组织了较强的火力,有效地支援了捕俘组的战斗行动。保障组及时排除地雷,开辟通路,保障了捕俘组顺利撤回。但捕俘组没有形成严密的伏击圈。捕俘手刚从炮兵调来,未经过侦察专业训练,致使在距敌很近时举止失措,放过了最好的捕俘机会。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