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需要省吃俭用,可鸦片战争之后,清政
道光是大清朝最节省的帝王,没有之一。持家足以,治国却明显不太走心。所以鸦片战争后政府的突然性暴富,和他的省吃俭用并没有一毛钱关系好吗?愿意的不愿意的都签了,该宰的不该宰也都宰了。难道是因为钱也是有个性的,压抑久了会反弹?当然不可能!
洋务运动带来的财富首先,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自强求富。所以洋务运动给清政府的创收,是我们很明显就能够感受到的。但事实证明越明显的越不是最主要的,越低调的才越奢华。首先我们来分解一下晚清政府的主要收入有哪些。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说到小农经济绕不开就是田赋。
从咸丰二年开始,清政府就以四川为模范示范省。也不管人家四川同不同意,就开始加收田赋附加税。发现老百姓还可以忍受于是就在全国多省开始增收。甲午战争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的倍数增加,但光田赋的增加远远是不够的。所以鸦片战争后,全国的盐税也增加了一倍多。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又增加盐税的比例,导致盐价一下子增长了百分之六十。食盐是生活必需品啊!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老百姓生存得有多难?
紧接着还有厘金。厘金也就是就是清朝的商业税,这是个比较新的税。是从咸丰三年即1853年开始征税,来的虽晚却一点也不影响它成为清政府的支柱性收入。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治年间的厘金每年差不多在1360万两上下,手再狠一点就可达到1963万两。以上这些都是不难想象的,但是有一点真的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被迫型的新税收那就是被抑制的不能再抑制的关税。这完全是被迫增长的一种税收,但是后来清政府发现收着收着也就上瘾了。关税收入是晚清增长最快也是最轻松的收入。毕竟在鸦片战争撬开大清朝国门之前,清朝海关能收上去的撑了也就六七百万两银子,但是到了清末直线飙升到4300多万两。这个增长速度可不是吹的,完全是实打实收到手的银子。
那这么说来打开国门与各国通商,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啊。然而我们必须要清楚海关收入的多少,和进口货物的数量是成正比关系的。虽然说闭关锁国这个锅是从明朝开始的。但是清朝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如火纯情,再加上重农抑商思想的强有力指导。那个时候的清朝基本没有发展出什么企业,这个时候能谈得上什么公平竞争么?可拉倒吧!就是单方面被撵着打。
举一个纱的例子。进口的洋纱比起自产土纱从质量外观上看,它明显更精致、更耐用。而且最关键的是还更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对洋货的需求自然是不用多说的。清朝想要从中获利,大量进口和大量关税就划上了等号。所以它有关心过底层的生存吗?我们不得不问这一场贸易之战,究竟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国与民之间?一碗肉羹洋人多喝点,清政府少喝点,饿肚子的终究还是百姓。
有这样的指导思想,清政府还愁不能暴富?当然这每年好几千万的银子光靠中国官员可能到手就不好说了。所以我们常常会说,清朝的海关部门是一个高度自治的部门。其关键就是清朝雇佣英国人赫德担任清朝海关税务总司,并且长达46年。我们要知道清政府是比较排外的,如果不是到了清朝末期,满人无人可用又有汉人什么事情呢?更不用说外国人了。所以他能够在中国担任海关税务总司并长达46年,这就说明他的功绩是得到清政府认可的。赫德建立的海关体制,可以说是但是清政府最高效的部门。所以那么多的关税才收的上来。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苛捐杂税,老百姓活着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