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1130近防炮射速为何快?因采用双向交替供弹
现代军舰发展到今天,其武备系统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水平了。而近防炮,则是现代军舰上最后一道“硬杀伤”防线,是现代军舰对空防御的最后一条生命线。
无论是欧美还是中俄,中西方在近防炮上都已经发展出了拥有各自特色的产品。但是很多读者,在衡量一门近防炮性能是否足够出色的时候,更多的将目光集中于近防炮的射速、精度等指标上。但实际上,供弹系统反而是对近防炮供弹系统作战效率影响较大的功能模块之一。
为了能够对反舰导弹等高亚音速、超音速目标及时进行拦截,现代近防炮大多为小口径速射炮。如果不能够为近防炮持续提供足够的弹药,近防炮就无法形成足够密集的拦截弹幕,作战效率大幅降低。而今天,本文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中西方近防炮供弹系统发展的差异。
链式供弹——以AK-630为代表的苏系近防炮供弹系统
链式供弹很好理解,就是以弹链的形式为近防炮提供弹药。链式供弹的优点是结构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简便,只要将炮弹提前压入弹链之中,就能够在使用时为近防炮提供足够的火力。而缺点就是弹链比较脆弱,一旦变形就会导致供弹系统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供弹。
比较典型的使用弹链供弹的近防炮是苏系AK-630近防炮,AK-630近防炮从外观上来看比美制的“密集阵”近防炮系统要显得小巧。但实际上,如果是将两者以整套系统的方式进行对比的话,AK-630近防炮全系统比美制“密集阵”近防炮系统更为臃肿一些。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AK-630近防炮采用了链式供弹系统,因为链式供弹系统的弹链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避免弹链输弹时出现故障,所以链式供弹系统无法使用整体结构更为轻巧的弹鼓进行供弹。为了给AK-630近防炮稳定供弹,只好将其供弹系统设置在甲板下方。
AK-630近防炮在甲板下不仅布置了弹仓,还布置了冷却水管、柔性导引和刚性导引等结构,以保障弹链的正常工作。因为供弹结构设置在了甲板下方,因此在开火之后,AK-630近防炮的弹壳全部抛洒在炮塔内部,需要事后人工进行清扫,比较麻烦。
此外,AK-630近防炮还是采用内能式供弹。所谓的内能式供弹,就是用火炮发射后的火药燃气为供弹系统提供驱动能量。内能式供弹的好处是节省结构、减轻重量,缺点则是第一发炮弹需要手动压入炮膛,才能够在发射后为供弹系统提供驱动能量,操作比较繁琐。
无链式供弹——M-61“火神”机炮衍生而来的欧美近防炮供弹系统
谈到欧美的近防炮系统,就避不开M-61“火神”20毫米机炮。当代欧美军舰上安装的近防炮系统,大多使用的是M-61“火神”20毫米机炮及其衍生版本。这其实也比较好理解,毕竟机炮本身射速较高且重量控制得比较好,很符合近防炮的使用需求。
M-61“火神”20毫米机炮使用的无链式供弹,无链式供弹顾名思义就是不再使用弹链来为近防炮进行供弹,而是使用了一段柔性导引机构,导引机构内部安装有弹托,弹托将炮弹按照一定间距隔开,然后依靠外部能源的驱动,向柔性导引机构的某一个方向进行供弹。
因为使用了柔性导引机构,所以M-61“火神”20毫米机炮能够使用弹鼓作为储弹机构。将弹鼓作为储弹机构的好处是弹鼓可以随火炮的炮架灵活进行转动,这样一来,因为其供弹系统的主要结构都布置在了炮架上,不用像AK-630近防炮系统那样在甲板下布置复杂的供弹系统,对布置位置的要求较低,能够在一些中小排水量的军舰上灵活布置。
仔细观察美国的“密集阵”近防炮系统,会发现“密集阵”近防炮系统在开火的时候是看不到抛弹壳动作的。这是因为“密集阵”近防系统采用了闭合供弹设计,火炮开火之后的弹壳并不会被抛掉,而是重新通过柔性导引机构返回到弹鼓之后,既降低了故障率,又方便事后对炮弹壳进行清理。
当然,也不是所有使用无链式供弹结构的近防炮都会和“密集阵”采用一样的设计结构。比如荷兰设计的“守门员”近防炮系统,虽然也是采用无链式供弹设计,并且也采用了弹鼓作为储弹机构。但是因为使用的是口径较大的30毫米炮弹,所以弹鼓的结构也比较大,因此也和AK-630近防炮系统一样,将供弹机构布置到了甲板下面。
上文有提到以AK-630近防炮是以内能式供弹,相对应的,采用无链式设计的美国“密集阵”近防炮系统采用的是外能式供弹,即以外接式能源驱动供弹系统为火炮供弹。外能式供弹虽然需要设立额外的驱动能源,但是补充弹药和清理弹壳比内能式供弹更为方便。
补充弹药和清理弹壳都更方便在需要补充弹药的时候,只需要将外部供弹机构接入弹鼓,在外接能源的驱动下,炮弹会自动装入弹鼓。同时,弹鼓内的炮弹壳也会通过柔性机构导出,对于人力的依赖比较少,补充弹药的效率更高。
从730到1130——中国近防炮供弹系统变迁
中国的730近防炮系统和俄制的“卡什坦”近防炮系统有一定的关联,中国通过引进“现代”级驱逐舰接触到了俄制现代近防炮的设计理念。“卡什坦”近防炮系统是俄罗斯海军的主力近防炮系统,同样使用了无链式设计,并采用弹鼓作为储弹机构。但是“卡什坦”近防炮系统仍然是内能式供弹,对近防炮的供弹速度和射速都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730近防炮系统同样采用了俄式弹鼓,不过改成了外能式驱动,使用起来比“卡什坦”近防炮系统更加灵活一些。但是,因为730采用的不是欧美制式的弹鼓,而是俄式弹鼓,没有闭合供弹设计,因此火炮射击时炮弹壳不会储存在弹鼓内,而是直接抛出。
虽然730近防炮系统采用了外能式驱动,不过其采用的并非欧美常用的电能,而是外部气源动力。因此730近防炮系统在补充弹药时仍然需要依靠人力来完成。补充弹药时,需要一边以弹夹的方式装填弹药,另一边同时需要人工摇动手柄来带动弹鼓配合装填,比较繁琐。
1130近防炮系统是由730近防炮系统升级而来的型号,除了炮管从7根增加到了11根之外,其供弹系统也进行了升级,不仅在炮架两侧均布置了弹鼓,而且采用了双向交替供弹设计,提升了供弹速度。
双向交替供弹设计就是左右两边弹鼓同时为火炮进行供弹,左边弹鼓供应一发炮弹后,右边的弹鼓再供应一发炮弹,两侧弹鼓交替供应炮弹,供弹速度比单个弹鼓的供弹速度更快,这也是1130近防炮系统射速能够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不然供弹速度跟不上,射速是不可能有实际提升的。
实际上,因为单门近防炮本身的射速和携弹量均有限。因此在实战中,很少会出现一门近防炮单独对目标进行拦截的情况。更多情况下,是几门近防炮协同作战,或者几艘战舰上的近防炮通过共享作战情报共同作战,才能够达成对来袭目标的最佳拦截效果。(作者署名:军武杂谈)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