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空战战术创新,美军信息化空中力量创造
核心提示: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美英联军针对"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于2001年10月7日发动的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战争。本文从网络中心战、大规模空中力量、无人机空袭、空地协同4个方面,阐述了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空战战术创新,对于阿富汗战争及空战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阿富汗战争从10月7日开始,到12月7日停止大规模军事行动,美英联军实现了推翻塔利班政权、瓦解"基地"组织的预定目标。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信息化空中力量创造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战术。
一、美军信息化空中力量首次将网络中心战付诸实戏与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相比,美军最大的优势是信息化,美军充分利用这一巨大的技术差距,抢占战争的制高点,夺取战场上的先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首先,美军使用了改进后的C4ISR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做到了"从传感器到射手"的无缝连接。该系统将陆、海、空、天的各种传感器、指挥控制中心和武器平台,通过信息网络集成为一体化体系,使军队从战略侦察系统获得敌情信息到做出火力反应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从战场侦察系统获得敌情信息到做出火力反应的时间则缩短到十几秒甚至几秒,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如美军采用LINK-16数据链技术,将在阿上空执行任务的侦察机、无人侦察机、战斗机、攻击直升机与空中作战指挥中心、美国本土指挥中心等联系起来,实现战场信息的互通与共享。指挥机构可以随时接收空中侦察平台获取的战场情报。并及时向空中打击平台发送指令,甚至控制无人侦察机上的导弹对目标实施攻击。
其次,美军基本上做到情报获取实时化。美军使用了12架"捕食者"无人机和2架"全球鹰"无人机,是有史以来使用无人机最多的一次战争。"捕食者"无人机配备有可视、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系统和GPS接收设备等,不仅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而且可以实时传输图像,其将战场目标图像传输到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中央总部指挥中心的时间仅为1. 5秒;"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可对目标实施持续侦察,提供大范围的近实时、高分辨率信息。美军对阿第一轮空袭前5个小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即秘密完成了对阿富汗境内重要军事目标的侦察定位行动,有效地保证了首轮空袭行动的打击效果。"从传感器到射手"反映的是遂行网络中心战的一个完整、快速、高效运转的作战过程,包括"侦察-决策-打击-评估"四个环节。分布在不同空间的各类传感器,如侦察卫星、预警机、有人或无人驾驶侦察机、地面传感器、特种侦察人员等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传感器网络,对战场进行全方位、全频谱、全时段的侦察监视,并将收集到的情报信息通过网络化信息系统以近实时的速度传到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控制中心迅速作出决策,然后以近实时的速度将任务指令传送到最适合打击此目标的各军兵种武器平台,即"射手"手中。"射手"接到指令后,迅速对目标实施打击。对目标的打击效果信息被传感器接受后再传回指挥控制中心,由指挥中心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重新打击。
二、美军开创运用信息化空中力量实施大规模"空中反恐"的先河美军针对阿富汗境内高价值目标少、防空能力弱、战术目标分散隐蔽且流动性强等情况,正确使用空袭手段,灵活运用空袭方法,加强空袭的组织指挥,充分发挥了空中火力的作用。
在战争第一阶段的空袭行动中,美军采取"瞬间窒息"的空袭方法,以突然猛烈的航空火力打击,让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措手不及,在短时间内一举瘫痪其指挥控制和防空等系统,夺取制空权,摧毁战争潜力,并在心理上给予对方以极大的震慑,为之后作战行动以及加快作战进程创造有利条件。美军把首次空袭时间选择在对方容易失去警惕的晚上9时许,空袭一展开就投入较大的空袭力量,仅第一个波次就出动15架轰炸机、25架舰载机和各种舰艇,发射"战斧"巡航导弹50枚,投掷了大量"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对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的一些要害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紧接着,又出动30多架飞机实施连续轰炸,当天即实施了4个波次的攻击,先后投放导弹、炸弹200多枚。之后3天,又发射"战斧"巡航导弹80枚,使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的重要目标在短时间内即遭到毁灭性破坏,达到了"瞬间窒息"的空袭目的。空袭第3天,美参联会主席迈尔斯就宣布,"在前3天的打击中,美、英摧毁了85%以上的预定目标,其中包括防空设施、机场和恐怖分子的训练营地。美、英已完全取得了阿上空的制空权"。
在战争第二阶段,掌握了制空权的美军实施低空攻击,主要打击塔利班武装的军营、弹药库、活动目标、前线指挥所、前沿阵地、后方补给线,以及"基地"组织训练营地和可能藏身的洞穴等战役战术目标,摧毁其重型武器装备,消灭其有生力量,为特种部队和反塔联盟实施地面作战创造条件。
在第三阶段的地面进攻中,依然是以空中力量为主向地面发起攻击。为了有效支援及掩护地面特种部队和反塔联盟的作战行动,美军加大了空中火力打击力度,增加了飞机出动架次,并大量使用低空作战飞机和集束炸弹、重型炸弹,集中火力突击塔利班武装防御阵地上的指挥所、装甲车辆、火炮阵地、堑壕和人员隐蔽的洞穴、坑道等目标,摧毁其重型武器装备,杀伤其有生力量,支援地面力量夺占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坎大哈和喀布尔等战略要地,以达成推翻塔利班政权的目的。同时,以部分力量打击隐蔽在山区的"基地"组织。
在第四阶段的清剿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残余力量的作战中,美军主要采取侦察搜索、火力围剿的方法,即通过空中和地面的周密侦察搜索,逐步缩小敌藏身范围,尔后集中空中打击力量,实施火力围歼溃退、潜藏的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残部,特别是以空中火力追歼拉登和奥马尔。同时,为地面部队搜剿行动提供火力支援,以达到彻底歼灭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的目的。2002年3月1日至18日,美空军在支援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在阿东部山区对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残部实施的"蟒蛇行动"中,出动了B-52,B-18,F-14,F-15 ,F/A-18,AC-130等飞机,以及AH-64,AH-1攻击直升机,投掷了2500余枚炸弹。为了提高打击效果,美军首次使用了最新研制、专门攻击洞穴的"温压炸弹",共消灭500至800名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残部。
截止2002年3月29日,美军共出动B-2A隐身轰炸机、B-1B和B-52远程轰炸机、F-15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AC-130武装攻击机和直升机等36564架次。其中,实施直接打击行动的作战飞机约1万架次,投射GBU-28激光制导炸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斯拉姆"增程导弹、集束炸弹及"战斧"巡航导弹等21737枚;同时,发射各型炮弹约25800发,其中大口径炮弹约3300发,彻底摧毁了塔利班武装的指挥控制系统、防空设施等战略目标及部分战役战术目标,沉重打击了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对推翻塔利班政权、加快战争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美军创造无人机空袭新战法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RQ-1"捕食者"无人机的摄像机与AC-130特种作战飞机、在阿拉伯海的航空母舰、设在沙特阿拉伯的空军联合行动司令部的信息终端连成一体,不仅有效地承担了信息传感器的作用,而且在挂载了"地狱火"反坦克导弹之后,使无人机在空战史上第一次成为空袭武器,遂行了空战史上第一次无人化空中打击行动,创造了无人机空袭的全新战术。
2001年11月13日晚,塔利班部队被迫放弃首都喀布尔向山区撤退。美军无所不在的航空航天侦察力量始终都在严密监视着敌人的行动。混杂在溃退部队中的一支车队引起了美方的注意,接到指令的RQ1-1"捕食者"无人侦察机的机载红外摄像机将他们的一举一动拍摄了下来,并将图像迅速通过加密卫星通信系统传到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的美军中央司令部控制室,然后再发送到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
16日凌晨1时,当这支塔利班车队进驻一个僻静的小镇、几个车队成员匆匆进入一座3层楼的旅馆后,"捕食者"无人机悄无声息地盘旋在目标上空,红外夜视摄像机将被监视者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此刻,千里之外的美国作战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根据"捕食者"传输回的情报进行紧张的判断。尽管这些人的身份一时无法确定,但是防守严密的旅馆、紧张忙碌的气氛等现象,似乎都表明这里正在召开某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与会者极有可能职位不低,其中很可能就包括"基地"组织高官。
根据这一判断,美军指挥部指令挂载两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捕食者"无人机继续进行监视,同时快速调遣正在喀布尔上空巡航待命的三架空军F-15战斗机立即飞赴目标空域,并将3枚各重1000千克的ABU-1S精确制导炸弹倾泻到黑夜中的小旅馆;与此同时,寻机待动的"捕食者"无人机也不失时机地向地面停车场上的车辆发射了两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两个目标都被准确击中,一举击毙近100人,其中就包括本·拉登的副手穆罕默德·阿提夫。
"捕食者"无人机的此次作战使用,不仅标志着无人机的作用已经从常规战场侦察扩展到侦察攻击一体化,而且把攻击过程中从"传感器到射手"所需要时间进一步缩短,使美军能够近实时地打击快速运动中的军事目标。可以说,"捕食者"无人机的此次作战使用代表了未来空战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四、美军地面特种部队首次成为信息化空中力量的"眼睛"在传统作战中,通常是以地面作战为主导,空袭服从服务于地面进攻。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虽然投入了少量的地面作战部队,但他们的任务除了搜寻"基地"组织重要头目、支援反塔联盟作战外,主要是服务于空中打击,如为空中打击探测目标、引导战机进行空袭、及时评估空袭效果等。
战场目标引导,是美军特种作战力量采取标示引导、无线电指示和激光指示仪引导等方式,引导空中打击力量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而采取的行动。通常,美军在对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发动空袭前,都要先期派遣特种作战力量潜伏在目标附近,尔后通过便携式无线电接收机与空中待机的美军飞机进行联络,传送情报数据,指示目标,引导轰炸。2001年10月28日,在阿富汗西北部山区,美军特种部队A小队中的"猛虎03"小队首次与反塔联盟实施联合行动。数名"猛虎仍"小队队员在反塔联盟士兵的掩护下使用激光测距机、目标定位器、高倍望远镜和先进的无线电通信器材,准确测出塔利班部队的阵地方位,完成地图标识,然后呼唤、引导美军轰炸机将集束炸弹准确投掷在塔利班阵地上,使其遭受重大伤亡。
空袭效果评估,是美军特种作战力量在空袭过程中,近实时地向指挥部提供对既定打击目标的战斗损失评估图像,为核实空袭效果和再次实施空袭提供依据的行动。该行动对美军及时准确地掌握轰炸效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后续打击计划,防止误判,具有重要作用。美军每次空袭前,都要派遣特种作战力量隐蔽在目标周围,监视空袭过后的目标状况,实地考察目标损毁情况,对打击效果进行现场评估,以便准确掌握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的伤亡损耗,为在后续行动中是否增加或降低打击力度提供准确的数据。
地面作战服从服务于空中打击,极大地提高了空袭的效率。美空军参谋长表示:"空中作战飞机取得的胜利,大部分应归功于特种部队,由于特种部队对目标进行了精确引导,作战飞机才能实施空中精确打击。"美军在总结阿富汗战争时也特别强调:"特种部队与空军以及阿富汗反塔力量实施的前所未有的联合作战,奠定了制胜的基础,控制了此次非传统战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