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保卫毛主席43年,毛泽东
多年之后,每当张耀祠看到房间里悬挂的毛主席画像,总能想起他第一天为毛主席站岗的那个上午。
1933年7月,17岁的张耀祠被调往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负责保卫毛主席和中央政府机关的安全。
要知道,两个月前,张耀祠才刚刚入伍,所以得知自己要保护毛主席后,他难掩内心的激动。
就在警卫连成立的第一天,班长就安排张耀祠站岗。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那天的岗哨就在毛主席门口!
那天,张耀祠清晰地记得,毛主席从屋内走出时高大的身影。这种亲眼见到自己偶像的感觉,让他终生难忘。
下哨之后,张耀祠兴奋地跑回宿舍,对战友们炫耀道:“你们知道么?今天我见到毛主席啦!”
此时的张耀祠不知道的是,此后43年,自己竟然会一直守护在毛主席身边,直至他老人家离世。
一、1934年4月,中央决定将中央政府警卫连的部分同志抽调至红八军团,张耀祠被分配到军团保卫局侦查科,之后就随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期间,国家保卫局负责现场保卫,张耀祠有幸执行了3天安保任务。
两年后,中央各机关和军委总部从保安转移至延安,张耀祠随同机关一同来到延安,这一待就是10年。
1947年,解放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蒋介石调集了24个旅等部25万大军分三路进攻陕甘宁边区,并命令胡宗南亲率14万军队进逼延安。
值此危急时刻,那一年的3月18日,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和时任政治处主任的张耀祠等人带领两个连和一个骑兵中队,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进行了战略撤退。
当胡宗南集中了他60%的空军力量对延安进行轰炸时,张耀祠所属的中央警备团早已保卫毛主席撤离了延安。
大家伙都知道,这次战略撤退是为了保存核心力量,以便今后的反攻。
果不其然,仅仅4个月后,解放军就由守转攻,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张耀祠虽然在后方不能上战场,但是他所在中央警备团的作用不言而喻。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米脂县杨家沟迎来了自己的54岁生日。
毛主席过生日前,各解放区纷纷发来电报:有的说要直接给毛主席祝寿;有的则说准备打个大胜仗给主席庆生……但毛泽东都没答应,他说:
“如果不是为我祝寿,我可以批准,为我个人,我不能批准。为我祝寿打漂亮仗,不为我祝寿就不能打漂亮仗吗?”
对于大家想给主席过个生日的这段历史,张耀祠回忆说:
“汪东兴去找周恩来副主席请示该如何办,周恩来说:我看主席不会同意的,大家一再要求,你就去和主席商量一下。趁汪东兴去请示毛主席的功夫,其余人便悄悄做起准备工作来。想着如果同意的话,就请一些负责人陪毛主席吃顿饭,再请晋绥军区贺龙司令员派来的剧团演场戏。
但是,机关的要求还是被毛主席一口拒绝了。”
毛主席是这么说得:“许多同志为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部队和机关的同志没有粮食吃,搞祝寿活动,这是让我脱离群众;才50多岁,如果不被胡宗南打死,还大有活头,更用不着祝寿。”
你瞧,毛主席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装着战友,却唯独没有装着自己。
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那天,他似乎比以前更忙了。他在听取了大家对《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讲稿的意见后,又去找各负责人谈话,忙的竟然忘了吃饭。
直到卫士提醒,毛主席才就着酸白菜,喝了一碗“钱钱饭”(用压扁的黑豆与小米混煮的稀饭)。
这就是我们的毛主席!
二、1948年4月,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到达太行山下的阜平县城南庄。这段时间,毛主席开会决定了不少大事,这也大大压缩了他饭后散步的时间,这些微小的变化,张耀祠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一年后,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9月21日,他又从香山双清别墅移居至中南海菊香书屋居住。
张耀祠回忆起那段时光时,感慨道:“进了北京城后,我就基本上跟着毛主席转了,无论在中南海或外出,都跟着他转。”
1953年5月,时任中央警卫师副政委的张耀祠接到上级通知:“汪东兴同志有事找你,你上午去中南海。”
到中南海后,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对张耀祠说:
“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警卫团,负责保卫党中央领导核心,保卫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包括住中南海内的政治局委员、住在中南海内党、政、军领导机关及住玉泉山、新六所中央领导同志和机关的安全任务。现在调你来中央公安部九局任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
起初,张耀祠深感此事责任重大,想让组织再考虑一下其他人选,但组织对其非常信任,他也就没再推脱。
5月上旬,中央警卫团就已经按照计划组织了起来。按编制序列,代号为8341部队。
提起“8341”,很多人此前都听过不少传言:
什么“8341”这串数字,其实是一个老道给毛主席写得,这预示这毛主席只能活到83岁,从遵义会议到最后去世,一共当了41年主席;
还有人说,毛主席在秋收起义时,拿的那杆枪的编号就是“8341”等等。
晚年的张耀祠对于这些谣传都进行了澄清,那些只不过是以讹传讹,或是恰好契合罢了,没有那么玄乎。
那年的6月9日,中央警卫团正式宣布成立,张耀祠任警卫团团长。
当然,作为警卫团团长的张耀祠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毛主席身旁,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内卫是8341部队一中队,无论是毛主席在中南海,还是外出到各省市巡视工作都紧跟不离。”
张耀祠的住处就在离毛主席卧室咫尺之遥的更衣室,以便主席随时传唤。即便已经是团长的他,有时候等毛主席睡着之后,也经常睡在主席门前,寸步不离。
正是因为长年累月的相处,毛主席和张耀祠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三、1953年12月底至1954年3月初,毛泽东带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起草小组来到杭州。当时,毛主席住在刘庄,起草小组住在北山,张耀祠则带着警卫部队分驻两地,负责安保工作。
因为起草宪法任务繁重,毛主席担心身体吃不消,于是干脆每天爬山锻炼身体,风雨无阻。
张耀祠仍然记得,毛主席习惯下午4点开始爬山,爬上4、5个钟头后再回到住处。在此期间,张耀祠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就让他带上墨镜和口罩,这一度让天不怕地不怕的毛泽东不高兴了好一阵。
但张耀祠知道,毛主席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除了注重“野蛮其体魄”外,毛泽东还十分注重饮食。
他平日里粗菜淡饭,以大米为主,尤爱吃糙米饭。菜则以青菜为主,爱吃辣椒、红烧肉和武昌鱼。但毛泽东不喜欢喝牛奶,不喝酒,却爱喝茶,尤其对龙井,更是情有独钟。
为此,张耀祠每年都代毛主席向杭州定购龙井茶叶。
当然,这些花销都是毛主席自己的工资。
众所周知,毛泽东一生极其痛恨贪污腐败,他曾经说过:“谁要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所以,毛泽东曾向工作人员规定:地方上送了礼,一定要向他报告。
他得知以后,总是要叮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一是要按物折价,把钱寄给送礼者。这样既了却了对方的一片心意,也不让他们破费;
二是要信访处写一回信,希望下不为例。
这一原则不仅针对国内,对于外交方面也同样适用。
按照惯例,毛主席收到外宾赠送的贵重礼品都会交公。唯独有一回,一位友人给毛泽东送来了小米,他全部收了下来,因为毛主席喜欢粗粮。
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平时不大吃水果。
马科斯夫人访华时,通过菲律宾驻华使馆送了几筐菲律宾新鲜的芒果给毛泽东。芒果放的时间久了,张耀祠怕坏掉,于是让张玉凤向毛泽东报告一下,是否可以给他在北京的孩子送一些?
毛泽东笑道:“你们照顾我,比我的子女周到得多。谢谢你们,请转送给大师傅、警卫和护士们。”
张耀祠深受感动。
四、1955年初,毛主席想要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于是提出:让中央警卫团一中队的战士轮流回乡探亲,搞农村调查工作。
那一年的5月14日,汪东兴和张耀祠陪同毛泽东来到中南海颐年堂,接见了此前回乡探亲的警卫团一中队全体成员。
毛主席特意指出:“今后你们就是三项工作,一个是保卫工作;一个是学习,学文化;再加一个调查工作,以看家为名回去调查工作……你们回到家乡,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尊重区乡干部,不要摆架子……你们要尽量参加生产劳动,同群众打成一片……要向农民宣传党的政策……”
言外之意,不要觉得你们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就高人一等,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因为群众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为此,毛主席又亲笔写下《出差守则》,勉励警卫团的战士们。
“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初心,张耀祠在随同毛主席到地方巡视过程中,也能看得出来。
每当去一个地方巡视,毛泽东发现,中央警卫队和地方警卫部队打篮球总是一直赢,于是他不高兴了:“到了地方,人家热情接待你,不要老想赢人家,要讲友谊、讲团结嘛!”
这应该就是后来我们经常说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吧!
当然,除去上述这些事情之外,最让张耀祠记忆深刻的,还是毛主席对于读书的痴迷。
众所周知,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尤其在历史上颇有造诣。他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没有书就没有我毛泽东。”
所以每次毛主席外出视察,张耀祠都要为他带上两三箱书。
张耀祠说:“在我跟随毛主席的岁月里,他的工作精神、学习劲头都使我非常感动。他在百忙之余还孜孜不倦地看大量材料,审批党政军报送的文件,读书看报。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更是见缝插针,博览群书,学以致用。”
毛主席的卧室里,床上只有三分之二的地方供他睡觉,其余的地方都被书占据了。毛主席每天除了工作、睡觉外,其余时间都在抓紧看书学习。
“一年到头从不休息,甚至生了病还坚持看书学习,他认为看书就是休息。”
毛主席除了自己看书,还督促身边的工作人员多读书。诸如他和护士孟锦云讨论的“读书三步法”时就说:“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要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读不行,不读你不知道呀。凡是人都是学而知之,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啊。但光读不行,读了书而不敢怀疑,不敢提出不同看法,这本书算是白读了。”
受此影响,张耀祠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就这样,张耀祠保卫着毛主席走过了人生中的随后43年。直到毛主席晚年,毛主席还经常和张耀祠谈起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日子,教育大家不能忘本。
张耀祠对毛主席的感情之深,自然不言而喻。
直到张耀祠晚年时,他依然记得,毛主席一般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这是从战争年代就养成的习惯,不易更改。
因为白天有些嘈杂,出于关心毛主席的身体,有战士写了首小诗,张耀祠记得那首诗这样写道:
同志,请你别吵,别跑,
我们的领袖睡觉了,他昨夜开会一直到了拂晓。
风啊,请你轻些,再轻些,
让领袖安静地歇一歇,你看他前天办公到现在,
已有两天两夜。
小鸟,请你别唱,别叫,
让领袖舒舒服服睡个觉,
下午他要接见先进工作者,晚上还要作报告。
谨以此文,献给张耀祠将军。
一一END一一
(关于我@宁镜诚,每天和你分享一些不一样的历史干货,期待您的关注、转发和点赞。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