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唯一一次战场开枪,从贺子珍手上接枪带
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率领我军打了不少漂亮的胜仗,但毛主席胜在运筹帷幄,直接拿枪上战场极为罕见。在红军历史上,还就真有一场极为关键的战斗,毛泽东亲自拿枪冲锋,那就是瑞金大柏地战斗。
1929年1月,蒋介石为了剿灭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调集湘赣两省6个旅3万余人的兵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红军被困在井冈山上。毛泽东跟朱德、陈毅、彭德怀一商量,决定变被动为主动,转战赣南。留彭德怀、滕代远留守井冈山。
下井冈山,到赣南去接下来近一个月时间,孤军奋战的红四军在大余、平定坳、崇仁圩等地接连失利。战士们饥寒交迫,还一路跟敌人交火,都疲惫不堪。红28团党代表何挺颖身负重伤、坠马牺牲,朱德同志夫人伍若兰负伤被俘,惨遭杀害。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也在一次战斗中负伤。
在这过程中,红四军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部队被打散了,可以回大城市彼此用化名登报联系”,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都各自确定了化名。
此时,原本3600人的部队已经锐减至2000多人,这还包括500名伤员,能参加战斗的不足2000人,其中有100名妇女,包括贺子珍,平均每个人只有半条枪,一半人都是肩扛着大刀长矛。
国民党刘士毅的部队在身后紧追不舍,兵强马壮,沿途还不断有补给。毛泽东跟众多战士一样,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看着一个个面容憔悴、眼窝深陷的战士,心想自己莫不是错了,不该带着战士们下山?可是留在山上也不行啊,不到白区打土豪,红军生计就成问题了。
好在这时,上天给红军送来一个好向导。这人叫谢仁鹏,才20多岁,哥哥是共产党员,他本人原本在国民党部队中,因看不惯国民党的腐败,逃了出来。这天正好遇上红军部队,出于好奇就一直跟着,被警卫员当做奸细抓了起来。
毛泽东问清缘由后,赶紧让人给放了。谢仁鹏熟悉敌情,对地形也非常了解,毛泽东请他给红军当向导,谢仁鹏欣然应允。在谢仁鹏的带领下,红军穿小路、走捷径,很快就甩开刘士毅部队半天路程,赢得一丝喘息之机。
贺子珍骑马探敌,罗荣桓率先请战在临近瑞金时,毛泽东决定派一支侦察小队进城侦察敌情并收集报纸,贺子珍自告奋勇加入侦查小队,毛泽东自知拦不住,也就应允了。朱德派张宗逊率部突入瑞金县城,瑞金的守敌是由土匪收编的一个营,听说大名鼎鼎的朱毛红军来了,早就跑了。
张宗逊跟贺子珍很顺利就进了城,在邮局挑了一捆报纸就走。不料回来路上遇到刘士毅的部队,张宗逊率队进行堵截,贺子珍骑着马疾驰而走,很快就追上军部,将一大捆报纸递给毛泽东,供研究敌情之用。
2月9日这天是农历大年三十,红四军进入瑞金以北60公里的大柏地。行军休息时,前卫第31团的一些战士围拢到第3营党代表罗荣桓面前,说:
“天天被敌人撵着跑,这都年三十了,还要往哪里走?党代表,向上级反映反映,打一仗吧!不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我们休想安生。”
罗荣桓一琢磨,决定向军部请战,毛泽东早已从报纸上分析透了敌人的实力、动向和企图,进一步坚定了挥师南下的决心。同朱德、陈毅商量过后,毛泽东决定利用大柏地以南10里左右的麻子坳山高坡陡、竹茂林密、谷地两头狭中间宽的有利地形,做一个长长的布袋让敌人钻,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毛主席部署伏兵计,打借条向老百姓借粮随后,毛泽东在王家祠主持召开会议,商讨伏击敌人的大计。红4军营以上干部齐集王家祠内的军部,大家听说要与刘士毅大干一场,都很激动。毛泽东作了一番激励演讲,充分调动大家的战斗热情。
随后,毛泽东和朱德驾轻就熟地布置好了一个布袋阵:
红二十八团二营为前哨营,在前村附近地区占领有利地形,掩护在大柏地地区红四军主力的安全和展开,尔后撤至大柏地附近地区担任军预备队;红二十八团三营在牛廖坑东侧高地占领阵地,担任正面狙击任务。红三十一团及军部特务营担任向敌右翼侧击任务。
最后,毛泽东把林彪叫来,特别嘱咐了一番。命令林彪带一哨人马绕到山口外埋伏,以作奇兵之用。
在王家祠,毛泽东还遇到了一个不速来客,一个当地的商人趁着夜色送来一个鼓鼓的包裹。原来他听说有军队过来了,特地带来100多块银元前来“孝敬”的,请红军不要骚扰自己的家人。毛泽东一听哭笑不得:
“老表啊,我看你是被国民党军队吓破胆了吧。我们是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我们可不是敲诈勒索老百姓的国民党兵和土匪哟!”
这位商人把钱拿了回去,对红军跟毛泽东都心服口服。几天后,几个红军战士还到这位商人的杂货店买了一些鞭炮和洋油桶。据说这些鞭炮在大柏地伏击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战士们把点着的鞭炮扔进桶里,发出的声音很像机关枪的响声,吓得敌人胆战心惊。
跟这位商人一样,大柏地当地的百姓都被国民党的军队吓破了胆,家里又没钱可“孝敬”,几乎全都逃到山里去了,准备好的年夜饭都没来得及吃。此时的红军战士大都饥肠辘辘,毛泽东和朱德等人商量后,下了个特别命令:
打借条向老表借粮,日后偿还。老表不在家,就加写说明,把借条放在老表容易看到的地方。战士们这才走进老表家中,把他们准备的年夜饭吃了,并留下借条。大家吃饱喝足后,精神抖擞地进入设伏区。
这些借条,在红军三个月后再进大柏地时,全都兑现了,让群众认识到这支队伍是人民的子弟、代表着人民的利益。诸如“红军是正义之师、是劳苦大众自己的队伍”等佳话一传十、十传百,为日后党和红军立足赣南打下了坚实群众基础。
毛泽东亲自拿枪冲锋,奋不顾身2月10日下午两点左右,刘士毅的先头部队追上来了,作为前哨营的2营营长萧克率部与敌人交火。依照之前的部署,萧克带着大家且战且退,一步步将敌人引进杏坑附近麻子坳红军布下的“口袋”。
一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刘士毅的部队全部进入包围圈,红军开始反击。第28团第3营由右翼迂回,第31团第3营由左翼攻击。萧克的第2营也加入战斗,从正面攻击敌人。第28团第3营迂回到杏坑南侧的茶亭岽,歼灭了敌军指挥所,截断了敌人的退路。
尽管将敌人围在圈内,但红军还是打得十分艰难,毕竟装备上吃亏太多,火力渐渐有点跟不上了。在弹尽援绝之时,官兵们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战斗之激烈前所未有。
朱德亲自带着伏在半山坡作为总预备队的独立营和直属队向山下猛冲,平时从来不摸枪的毛泽东,此时也从贺子珍手里拿过来一把枪,亲自带着警卫排冲锋。身边不断有战士受伤、倒下,毛泽东仍然是奋不顾身往前冲。
在红军的猛攻下,刘士毅弃枪逃跑了,2名主力团长被擒获,剩余军队一看群龙无首,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缴械投降。红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敌人,于正午时分全歼被围之敌,俘敌800余人,缴枪800余支。
这是毛泽东自鼓铜出师用兵以来打的最凶险的一仗,也是下山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打完这仗,红军顺势在赣南闽西建立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真正呈现出“燎原之势”。
在行军过程中,毛泽东严抓红军纪律,让沿途的老百姓都认识了这支仁义之师,跟国民党的军队形成鲜明对比,有了民心所向,革命之火自然是越烧越旺。
大柏地之战,共计有朱德、陈毅、罗荣桓跟林彪四位日后的元帅参战,还有萧克、张宗逊等名将,为红军磨练了大批优秀将领。
1933年夏,毛主席再一次来到大柏地,想起当年红军在此鏖战的场景,不禁感慨万千,写下著名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