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留在缅甸70多年的远征军,一直拒绝入缅甸籍,

留在缅甸70多年的远征军,一直拒绝入缅甸籍,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几年前,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给我们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当年中国青年远征军出国入缅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为祖国英勇献身的历史全貌,突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大义和豪迈正气,令每一个看过观众都体验到该段历史的真实与残酷。

1941年左右,在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的奋起反抗下,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频频受挫。为了扭转败局,日军开始将侵略的视线转向东南,进攻方式也更多地改为海战和空战。

希望以更少的代价赢得这场罪恶的战争。于是日军派遣组织了10万余人进入缅甸、老挝、越南等地,他们寄希望于此,企图通过占领东南亚以便向英美两国施加压力,并且意图截断英国向中国境内运输抗日物资的滇缅线,来削弱中国战场的抗日力量。

留在缅甸70多年的远征军,一直拒绝入缅甸籍,

英美不敌,出兵抗战

在1941年12月7日,以偷袭珍珠港为先导,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在没有防备之下,驻扎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日军又发动了马来亚战役,在此战中,英军被日军打的狼狈不堪。

致使日本顺势占领了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地,将大半个东南亚收入囊中。在占领大半个东南亚后,日军还企图从泰国北上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这根“抗战输血管”,从而上下合围,消灭我国抗日的有生力量。

面对日军的险恶用心,我泱泱中华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在1942年,与英美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组织青年远征军,出国抗战。于是就在上面那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呼号下,无数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终军请缨,投笔从戎。响应国家的号召,走上了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抗争道路。

据统计中国共组织青年远征军10万余人,在东南亚雨林的穷山恶水中,入缅作战,这些爱国青年最后撤离回国时,人数不足四万,伤亡比例高达70%,在撤退过程中死亡和失踪的更是不计其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被滞留在了缅甸,终其一生都没有再能够回到祖国。

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已经90多岁的老兵——李光钿。就是这样一位响应当年抗日号召的青年远征军军人。如今他已是当年青年远征军中还活于世的最后一人。从他16岁参军算起,算到今天,他已留在缅甸70多年,到90多岁都没回过家一次。

留在缅甸70多年的远征军,一直拒绝入缅甸籍,

投笔从戎,书生报国

李光钿,1922年生。出生于云南宣威的一个农村里,最初家里十分贫困,父母没有办法,只得将他过继给另一户人家,不过因此他也得到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在组织远征军的时候,听说日本人要打进云南,同学们都跑了,但得知有机会打日本人,保家卫国,李光钿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想法,投笔从戎,第一个报名参军,据说他是他们学校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参军后李光钿被编入国民党71军28师,当了炮兵,参加入缅作战,当时,他才仅有17岁。

在参军后,经过一年的训练,他们这批青年军就被调去参加松山战役,回忆起那场战斗,李光钿老人至今仍止不住摇头叹息:太惨了,我们当时都是新兵蛋子,没上过战场,没得经验,小鬼子就在山上,还有重机枪和迫击炮,弟兄们一个个冲上去都被打下来,到处都对面了死人,沟里全是尸体。“

在之后1944年的龙陵战役中李光钿不幸深受重伤,之后李光钿便被安排留在野战医院养伤,令他难以想象的是,他这一留就留了70多年。

留在缅甸70多年的远征军,一直拒绝入缅甸籍,

滞留缅甸,艰难求生

李光钿的一生,为了回家做了无数次尝试,第一次就是在他康复后,当时他在腾冲的一家野战医院,听闻抗战胜利的消息,恨不得马上就回去,听说国内又开始了内战,他不想中国人打中国人,于是只好原路返回,留在了缅甸。他没有想到,等他下次回家,已经是70年后了。

在滞留缅甸的日子里,由于不懂缅甸语,并且是外国人。李光只能钿辗转各地打零工,卖苦力,赚钱生存,后来遇到一个因为战争逃难到缅甸的中国女人杨增芬,碰巧两人还是老乡,于是在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两人就在缅甸结婚了。

后来因为解放后,李光钿因为没有中国籍,所以没办法回家,索性就在缅甸留了下来。但是他在缅甸的生活十分困难。因为在缅甸,他“远征军军人”的身份是一个不能被提及的秘密。原来在缅甸摆脱英国独立之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远征军”一直是一个敏感词汇,原因是当时远征军是为了支援英国作战而进入缅甸,因此也被当地人视为侵略者。

在滞留缅甸的几十年中,李光钿一直隐姓埋名,不向他人提起自己的远征军身份。可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虽然没有缅甸国籍在缅甸生活十分困难,很多事情都会受到限制,但是他一直拒绝加入缅甸国籍,当了70多年的“黑户”。

留在缅甸70多年的远征军,一直拒绝入缅甸籍,

“我至今没有加入缅甸的国籍,我是这里的客人,我永远都是中国人。”这是李光钿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为了这一句话他还出示了他的客居证明,为维持客居的身份,李光钿每年要交2000多缅币的费用。而且他的孩子也不能随意出去工作,一家人6口只能蜗居在一所破旧的小房子里面,过着东躲西藏,朝不保夕的日子。

英雄归乡,落叶归根

即使生活如此艰难,李光钿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要入籍就一定要加入中国籍。因此他才坚持让自己的孩子上华人学校,他的四个儿女,接受的都是传统的中国教育,都可以写一手漂亮的繁体字。回国——就是他一生的心愿,但是这个愿望,却困扰了他大半辈子。

自1945年第一次回国失败后,李光钿一直在等待回国的机会,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等到了90年代

到了1990年,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浪潮下,李光钿携妻子第二次回国,但是他没有提起他远征军老兵的身份,但这次回国,刚到云南宣城,他老伴就得了急性胃穿孔,在医治无果后,加上没有国籍,他只能带着老伴匆匆就回缅甸火化安葬

留在缅甸70多年的远征军,一直拒绝入缅甸籍,

过了几年后,到了1997年,这个时候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在国内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第二次李光钿带着儿子顺利回到老家,他这次决定举家搬迁,从此之后再也不回缅甸,但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他以为自己和家人很快就能拿到身份证明,但是令他失望的是,他被告知,由于他的四个孩子都是出生于缅甸,没办法认定入籍。他不愿一人生活,只得住了一段时间后,无奈返回缅甸,那是他最后一次为回国做的努力。他以为自己今生都回不去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到了2015年,事情有了转机。2015年我国开展了“寻回抗战老兵活动”。李光钿的事迹被政府有关部门了解,通过云南省政府,云南省慈善总会和云南省政协报的帮助,李光钿终于满足了他回家的心愿,这位流落缅甸的远征军老兵回到了阔别70多年故乡的云南,并顺利恢复了自己的中国国籍。

在2015年的清明节, 李光钿这时也已经93岁,在出席怀念远征军公祭大会上,老人十分激动,嘴里一直说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如今他已经是当年远征军幸存的最后一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让我们向最后的远征军士兵——李光钿,致敬。

文/烟寒若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