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达将军的故事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
李达同志是宁都起义的惟一老上将,曾在刘、邓麾下13年,先后辅佐过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彭德怀、叶剑英六位元帅达30年之久,是累计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谋长,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李达同志戎马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功勋卓著,历经坎坷,气节高贵;他淡薄名利,注重钻研
军事理论学术,注重军事指挥艺术,注重实效;他为人正直,在历次政治风云中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风范传为佳话。
李达将军去世后,卓琳同志前来吊唁时,曾代表邓小平同志说:李达同志是最好的参谋长!
不计名份只重工作
李达是一个埋头苦干、不计名份只重工作的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本已担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职务。但援西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后,他最初仅任参谋处长,参谋长一职由倪志亮担任。而倪志亮未到职,李达实际上是以参谋处长的身份做着参谋长的工作。直到1938年12月,倪志亮调任晋冀豫边游击司令员,李达才接任参谋长。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他没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1943年9月,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赴延安后,李达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指挥部队取得了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李达二话没说,回到军区参谋长的岗位上。1950年2月,西南军区成立,李达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3年4月,中央军委将他调往朝鲜,担任志愿军参谋长,他又是二话没说,马上赶赴朝鲜履任。1958年5月,李达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受到错误的批判,被免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职务,仅保留上将军衔,调到国家体委担任副主任。李达把个人的委屈荣辱放在一边,一到国家体委就全力以赴。
不许打士兵
李达从旧军队起义,却早已从骨子里化成了人民军队的指挥员,他不但自己爱兵如子,还对带有旧军队习气的作法严加管教。
1941年的一天,李达在驻地的一座庙里召集一二九师司令部全体干部开会。他面容严肃,经常挂在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会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
李达见人已到齐,站起身说道:“今天把大家召来,就为一件事: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士兵都是人民的子弟兵,是阶级弟兄,政治上都是平等的,决不允许打骂和侮辱,这也正是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根本不同的一个方面。”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又加重语气说:“随营学校的教员孙烈竟然动手打他的马夫!把马夫打得嘴巴、鼻子出血,这样做是犯法,要立即送军法处关押!”
孙烈就站在队列中,听到这里,他低下头,向前跨了一步,出了列。随即上来两个战士,把他带走了。
孙烈是国民党军队的旧军官出身,李达对他是很了解的,在军法处关押期间,李达专门去看望了他,对他进行了耐心的帮助和教育。孙烈很受感动,作了发自内心的检讨。见孙烈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李达下令解除了对他的关押。
这件事,使司令部的全体干部都受到了震动,会后好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干部打士兵的现象。
自己的任务自己完成
1943年秋,为度过灾荒,太行军区要求每个机关干部采摘5斤花椒叶。花椒叶晒干后可以磨成粉,掺在粮食里吃。
太行军区机关所在地涉县,是个盛产花椒的地方,素有“十里香”的美称。但在荒年中,近处平地上的花椒叶都被采摘光了,只有远处山上还能采摘到。
李达在指挥战斗和工作之余,也挎着小篮子上了山。同志们劝他说:“李司令员,你工作忙,太疲劳,就不要上山了,抓时间休息。你的那一份,我们大家一人多摘一把就出来了。”李达摇摇头说:“那可不行,你们多摘是你们的,我自己的生产任务,应该自己完成,怎么好让别人干呢?”
就这样,李达利用每天早饭前和晚饭后的时间,坚持上山采摘花椒叶,总计上交了8斤,超额3斤完成了任务。机关干部们都很佩服他,驻地的老百姓也伸出了大拇指。
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
晋冀鲁豫野战军初到大别山时,部队缺吃少穿,非常艰苦,连李达一向重视、由司令部值班参谋坚持记了10多年的《阵中日记》,也因为找不到纸而难乎为继了。
一天,司令部的几个参谋在一所空无一人的小学校里发现了白纸,真是喜出望外。他们估计小学校的师生因不了解我军躲藏了起来,就留下了一笔钱,把白纸带了回来。
刘伯承司令员问朋纸的来历,生了气,严厉批评说:“这是破坏教育的行为!”李达知道后,在刘伯承面前为部属担了责任。这还不算完,他又找到那几个拿纸的参谋,对他们说:“大别山区的经济、文化本来就落后,再加上国民党的封锁,学校有钱也买不到纸。没有纸,孩子们就没法上课。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要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无论我们有多大的困难,也不能影响孩子们学习。李达的这一席话使参谋们明白做错了事,把白纸又送回了学校。
那么《阵中日记》该怎么记呢?李达吩咐参谋们把用过的《阵中日记》找出来,他用笔在本子的背面试了试,高兴地说:“看看,翻过来背面还可以写,就用这些旧本子记吧。”
这些两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阵中日记》,至今保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里。看到它们,人们就想起了大别山的艰苦岁月,想起了刘伯承、李达为孩子们着想、重视教育的拳拳之心。
决不能小看厕所
李达的许多老战友、老部下都有一个难忘的印象:李达重视厕所。
战争年代,不管行军作战多么紧张,部队一宿营,李达总要带领司令部的处长们到各部队驻地检查,内容之一就是亲眼看一看厕所挖了没有。部队出发前,他又会去看一看,那些临时厕所的茅坑掩埋了没有。
有的同志不耐烦,认为厕所茅坑小事一桩,派个参谋去看一眼就行了,何必兴师动众?李达解释说:“决不能小看挖厕所、盖厕所的事,它关系到移风易俗,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民族的文明。人民子弟兵嘛,每到一地要给人民群众带来一个好风尚。如果到处随地拉屎拉尿,这样的军队会给人民群众留下什么印象?”李达还多次引用刘伯承的话说:“别看小小厕所,其中有大大的学问。它能树军威,也能败军威。检查厕所不单纯是为了环境卫生,而是既可查出我们的作风,又可了解部队的生活、健康状况。”
建国后,部队住进了营房,也有了固定的厕所。李达下部队时,仍要检查厕所。1953年3月,他来到贵州军区检查部队工作,看到许多连队的厕所不干净,便把厕所卫生作为一个问题向贵州军区的领导同志提了出来。
七十年代李达任副总参谋长时的秘书王振西回忆说:李达在沈阳军区、兰州军区检查工作时,都检查了连队的厕所。到了新疆军区,他检查得更仔细了,他说:“这关系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问题,可不是小事。”
什么将?芝麻酱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评定军衔时,李达的夫人张乃一有一次问李达:“你能评个啥衔?”李达想了想,回答说:“也可能中将,也可能少将,我为党为人民做的贡献太少了。”不久,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的李达被授予上将军衔。可他却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一样,从未向家人提起自己的军衔。所以,孩子们都不知道爸爸究竟是什么军衔。女儿所在学校里的军队干部子弟不少,听同学们谈论谁的父亲是中将,谁的父亲是少将,她便也想问问父亲的军衔。一天,女儿问李达:“爸爸,你是什么将?”李达怔了一下,随即笑着回答说:“小孩子打听这干什么?……我是什么将?芝麻酱、黄酱!”孩子们过了许久以后才从报纸上知道,父亲的军衔是上将。
一百五十卢布零用钱
1961年7月,李达率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代表团赴苏联访问,考察苏联国防体育的开展情况。
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后,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按规定发给李达150卢布,作为零用钱。
时值“三年困难”的最后一年。国内的日用品和食品都严重匮乏,李达本可以用这150卢布给家里买些东西带回去。但谁也没想到,他只花40卢布买了两罐辣椒酱,其余的100多卢布,都在临回国前交还给了大使馆。
李达是陕西人,陕西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有辣子不吃菜”。于是又有人猜想,这两罐辣椒酱大概是李达为自己买的。可这些人也想错了。回到北京以后,李达将两罐辣椒酱送给了国家排球队。
就这样,李达的150卢布零用钱,没有为自己和家人花1戈比。
忧心之事
1980年1月13日,李达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顾问,从副总参谋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退居二线后,他仍然参加许多通知他出席的会议,经常下部队调查研究,向军委和总参谋部提出一些建议。他说:“让我当顾问,我就要当一个名符其实的顾问。”他既为国家、军队建设的新进展感到欣慰,也为一些单位和个别人搞不正之风感到忧心。
有一次,他在批阅文件时,忽然停下了笔,仿佛自言自语似的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说:“眼下这股吃喝送礼、铺张浪费的作风是什么时候开始严重的?怎样才能有效制止呢?”言为心声,他晚年常常思索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李达总爱提起刘伯承元帅的一段话:“刘帅常常告诫大家,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一个口令能让几万人立正。但你要切记,这一点权力是党给的,是人民赋予的。你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决不能自我膨胀,不能忘乎所以!”李达还喜欢吟诵两句古训:“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他以刘帅的告诫和古训格言自律,也以此提醒周围的同志们。
一直到他病重住院、身体状况恶化以后,还曾就端正党风、纠正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问题给中央顾问委员会的领导同志写过信。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