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主席倚重粟裕,特别授权:统一指挥部队,不受

作者:苏区放牛娃

1947年,为缓解刘邓大军的压力,粟裕指挥华野主力部队,先后发起攻势凌厉的平汉路郑(州)许(昌)段破击战和陇海路郑(州)兰(考)段破击战,切断了这两大军事动脉,拿下11座县城,打掉蒋军3.2万人。然而,蒋氏没有轻易上钩,死死咬住大别山不松口,粟裕没有达到给刘邓解围的目的。

主席倚重粟裕,特别授权:统一指挥部队,不受

粟裕判断,蒋氏“似拟集中全力,弄垮我大别山后,再转移兵力,以对付其他地区”,因而再次主动请缨,致电刘、邓并报主席:“我们及陈谢必须长期配合刘邓行动,直至完全粉碎,敌人对大别山之进攻为止。”

主席备感欣慰,回复说:“完全同意粟裕意见,长期配合刘邓行动,直至粉碎敌人对大别山之进攻为止。”他还授权粟裕指挥原本由他直接指挥的陈谢部队,即品字形的另一路大军,提议由粟亲率(1、3、4、6等4个纵队)南下与陈谢会合,并归粟统一指挥,沿平汉向南直迫武汉。主席要求粟裕不受以前划定的活动区域束缚,希望能歼灭蒋氏五六个旅,调动大别山的围剿大军。

主席倚重粟裕,特别授权:统一指挥部队,不受

粟裕马上开始行动。12月25日,他指挥华野4个纵队和陈谢大军发起平汉路战役。部队迅猛出击,围歼由南阳经驻马店北上的蒋军第3兵团部及所属整编3师,同时准备打掉前来增援的整编20师。

两天激战后,第5兵团部和整编3师被全歼,仅中将司令官李铁车等少数人突出重围,落荒而逃。整编20师失去增援目标,慌忙退入确山城,一面利用原有防御设施,一面紧急添筑各种坚固工事。

粟裕马上挥师南下包围确山,于12月28日下达了围歼命令:以华野3纵和4纵主攻东面和南面,以陈谢部队主攻西面和北面。已从大别山跳转出来的刘邓大军所属的杨勇、苏振华1纵,这时也归粟裕指挥,负责阻击由南向北的蒋军援军。

经过两天激战,整编20师的新旧工事发挥了作用,华野和陈谢大军协同作战,彼此之间还不大熟悉,因而进展不大。

主席倚重粟裕,特别授权:统一指挥部队,不受

这时候,奉白崇禧之令星夜驰援的增援部队突破了杨勇、苏振华的阻击阵地,已靠近确山,大别山围剿刘邓的蒋军也开始调动,主席电告说:“此役牵制战略任务已经完成,敌从大别山调出美械装备三个整编师的兵力北援,援敌巳抵明港附近。”

粟裕估计,“如继续攻击,至少尚须三昼夜时间”,因而果断下令撤出战斗,罢战收兵,主力转移到确山西北休整待机。

尽管整编20师未被完全收入囊中,但粟裕指挥华野主力和陈谢大军作战,如期完成了主席交给的任务,一举打掉了蒋氏4.5万多人,攻克城镇50多座,迫使白崇禧紧急抽调13个旅增援,其中就有用于围剿大别山的8个旅。更重要的是,原本三足鼎立、互相阻隔的豫皖苏、鄂豫皖、鄂豫陕连成一片,人员往来,相互驰援大为便利,蒋氏和白崇禧封锁孤立鄂豫皖,先期解决刘邓的图谋随之夭折。

刘邓大军主力又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危机和困境还没有完全解除,粟裕开始了对中原战局的长久思索。

主席倚重粟裕,特别授权:统一指挥部队,不受

平汉路战役的枪声止息几天后,粟裕与中原战场的华东野战军主力跨入了1948年。他们为配合和援助刘邓大军,奉命从山东千里转战而来,“打中原,定中原,以中原为家”已有3个月,共歼灭敌军7万多人口。这一战果,虽然曾不断给刘邓解危释压,但与过去多次一个战役便能打掉蒋氏5万人,被主席绝无仅有夸为“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的辉煌,终究不可同日而语。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奉主席之令,前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分兵发动群众,全力创建豫皖苏根据地;二是蒋氏集结精锐重兵到中原,太歼灭战的战机难寻。

全国主战场由山东转到中原后,蒋氏也因势而变,急忙出招。他又倾全国之力重点“照顾”中原地区,告诫部下说“今后军事重点将转到长江、黄河之间”,紧急从徐州顾祝同、九江白崇禧和西安胡宗南3个战略集团中抽出37个整编师共66万多人,烟尘滚滚调往中原。

为保中原,蒋氏和麾下智囊们又颇费了一番排兵布阵的心思:一是以重兵守护菏泽、信阳、商丘、合肥、南阳、阜阳、襄阳和宜昌等8个绥靖区的重要点线;二是以邱清泉、胡琏、张轸、孙元良、裴昌会、张淦等将领统领6个机动兵团和4个快速纵队,在要点之间往返驰援,避实击虚。

机动兵团都装备上佳,训练有素,久经沙场,除张轸和张淦属于白崇禧桂系多年经营的精锐外,其他4个都是蒋氏的黄埔系王牌。

与他们对峙的是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陈毅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这3路直属中央军委指挥的人马分处中原的鄂豫皖、豫皖苏和鄂豫陕三个地区,按照主席的构想三足鼎立,各自为阵,分兵作战,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然而,这一布局的实战效果却不尽理想。如果由一路对当面蒋军作战,则很难获得全胜;如果等3路人马远距离驰集中,又往往失去战机,只能打一些中小规模的歼灭战。蒋氏和他的将领们早已吃一堑长一智,机动兵团常常抱成一团,动作敏捷,增援迅速。因而3路人马有时连中小规模的战役也只能中途戛然而止,忍痛割爱,粟裕指挥的确山之战便如此。

更令人揪心的是,品字形最前端的刘邓一路,还长期被蒋氏围困在大别山,人困马乏,只能缩小目标分散行动,处境异常困难。

主席倚重粟裕,特别授权:统一指挥部队,不受

为解救刘邓倒悬之危,粟裕和陈毅两路人马或奉主席急令,或主动出击,曾多次攻城拔寨,试图调动大别山的蒋军,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双方在中原形成你来我往,势均力敌的拉锯战,战局一时陷入了僵持状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