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黑枪产地:你敢给原型我就敢仿造,导
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由8万名苏联士兵组成的现代化军队,在短短几周内就相继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等大城市,以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几个边境重地。然而,这场旷日持久长达十年的战争,最大赢家既不是苏联,也不是百万人死于战火的阿富汗,反倒是一座巴基斯坦小村庄成了大赢家,被誉为“亚洲黑枪之都”。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实行俄制管理,结果引起阿富汗人的反抗,从1981年开始出现多个买不起制式武器的民间组织,只能通过传说中的‘黑枪之都’购买廉价仿造武器,也就是35公里外的巴基斯坦达拉村”。
年过古稀的西塔布伸了个懒腰继续说:“只要你敢给原型,达拉村就敢仿造,哪怕是毒刺导弹也不在话下”。
西塔布所说的达拉村,全名叫达拉·亚当凯尔,位于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开伯尔山口处(兴都库什山脉最大出口),与最近的巴阿边境线只有35公里距离。所以,达拉村虽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却因阿富汗难民无法杜绝而长期动乱,村民们极少种植农作物,全村3000多人的收入都指着黑枪制造,巅峰期8成村民从事与武器仿造有关的工作,年产各类武器30万支。
刚进入达拉村的时候,我丝毫没有察觉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枪之都”,只感觉很多双眼睛时不时的盯着你看,西塔布的儿子哈拉克接过我的背包说:先进店,免得引起别人注意。
对着父子俩,我连着问了好几个问题才得知:达拉村造枪的历史可追溯至1857年,当时的英国刚刚占领莫卧儿帝国全境,一支英军士兵在白沙瓦遭遇土著偷袭,有个士兵带着武器逃到达拉村被土著救了,为表达救命之恩,英国士兵不仅将枪送给土著,还倾囊相授枪支的维护与零部件制造。从此,达拉村民就这么一点点的积累起造枪技术,但彼时的枪支主要以打猎使用的土枪和威力有限的霰弹枪为主。
向导哈拉克的太爷爷就是当年学习造枪的土著之一,为了防止外族人利用武器来侵害他们,土著们还相互约定造出的枪只卖给普什图语客户,说阿拉伯语和其他语言的顾客出价再高也不卖。
在父亲的教导下,哈拉克9岁会使用各类枪械,13岁接手学习造枪,直至28岁那年才转行做金属销售,因为造枪不仅辛苦还很危险,而倒卖造枪的废旧金属既安全又稳妥,且收入高出一大截。
哈拉克告诉我:“确实是苏联进攻成就了达拉村,阿富汗人对武器的需求成倍增长却苦于囊中羞涩,听说达拉村仿造技术很强就带着原型武器赶来,只要花20%的价格就能拥有一支一模一样的枪械,而且稳定性还相当不错,一来二去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也越来越全面”。
这里的规模是指村民们还聘请了数千名工人协助制造,而技术的全面则是地雷、自动步枪、机枪、小型加农炮、多管火箭发射器等等武器都能仿造。至于西塔布所说的毒刺导弹,实际说的是单兵防空导弹的发射器,第一个仿制品最多不超过十天就能给付,有了尺寸模具后每天都能供应一个,弹头虽然也能造,但风险更高、价格更贵,所以顾客少,但他们也轻易不接这种“大单”。
在他们家的厂房里,我看到十多个工人各自分工负责零配件,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柯尔特左轮手枪、专供山地野战的半自动步枪、适合巷战的来复枪以及阿富汗人最喜欢的AK47等等,这些枪械最低的价格只要20美元,最贵也就400多美元。
厂房深处的车间里有一套采购自德国的二手机床,被西塔布请来的工程师改装成多功能数控手动双用机床,制造出的零配件可保持在0.1-0.3毫米之间的误差,目前由哈拉克的表哥在操控。也正是这台机床的存在,西塔布才敢豪言“导弹也敢造”。
另一个房间里,一群女工在技术员的监督下正在给子弹安装火药,哈拉克解说到:早期50发一盒的手枪子弹售价10美元,后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火药与金属不够称的劣质品,于是就改成了称重,最便宜的6克子弹一发才卖0.2美元。
你们本来就是仿造品,还分优劣等?哈拉克为了验证工厂的技术,亲自拿来一把原型手枪和仿造枪测量尺寸。如果仅以尺寸判断的话,他们的技术可以说与真品几乎没有差异,但仔细观察材质的差异,就能得出为什么价格这么低的结论,因为这种仿造枪使用一定次数后,出现故障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在街上逛了一圈,发现这些店铺都是光明正大的摆售各类枪支,部分店主直接在店门口造枪,仅原产地来自德、美、苏的就有190多款,覆盖二战、约占、冷战和现代的各个年代知名产品。街尾还有一家专门出售老式和古董仿造枪的店铺,这不仅仅是“黑枪之都”,说是“枪械博物馆”都不为过,而这些枪不是世界各地收购来的,全部是在简陋的厂房甚至是土屋中制造的。
一个专门出售自动和半自动步枪的店主告诉我,他的步枪仿真度就连老军人都不一定能辨识,曾经以假乱真到混入美国市场销售,因而售价也是达拉村最高的。
按照材料不同,这些步枪有的直接悬挂在墙壁上,每隔十天半个月拿下来拆装重新上油,而橱柜里的都是“上等货色”,几个月不维护都没有关系。
达拉村原本一直以仿造枪械为主,可1988年的拉瓦尔品第大爆炸却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大机遇,一座大型弹药库发生爆炸后,村民们将残损品以废品的价格统统收购再逐一组装,最后不仅拼出机枪和小型加农炮的模具,甚至连多管火箭发射器与加特林都能仿造。
都说“乱世出枭雄”,达拉村也走出了好几个军火界的“枭雄”,结果风头正盛时遭遇打击,数千名掌握枪械仿造技术的工人被遣返,使得达拉村制造业规模大幅萎缩。2018年巴基斯坦将地方与部落特权回收联邦管辖后,达拉村还被集中整顿了一次,据说收缴的武器总值超过7000万美元。
为了遏制达拉村的武器销售市场,巴基斯坦军方在村子出入口设置了武装守卫,就连游客也必须要保证中途不下车才能直接通过达拉村。2018年末撤离武装守卫后改成警察巡逻,我们刚到达拉村不到一个小时,警察就直接找到店里来,看到是中国游客后才没有为难,但也叮嘱了好多才离开,其中最至关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购买”。
临走时,西塔布问我要不要带把仿真枪回去当纪念,我委婉的拒绝了,虽然相互赠枪在亚洲最大的黑枪产地十分普遍,但作为游客却不敢涉及其中,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纪实类旅游文章不好写,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