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淮海战役国军55万人被歼,为何我军只缴获16万支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歼敌数最多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手,合计消灭国民党军超过55.5万人。由于华东地区的国军主要力量为徐州剿总管辖,把守国府所在地南京门户,作战部队里面中央军精锐极多,因此武器也是最精良的。然而一个不易被察觉的事实是:整个淮海战役,缴获国军枪支总数仅为16万余支,占我军消灭敌军数量的31%左右。为什么这么少呢?

淮海战役国军55万人被歼,为何我军只缴获16万支

第一个原因是淮海战役烈度太高,超过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更不要说解放战争中的其他主要战役。我军投入兵力66万人(正规军),伤亡超过13万,占比达到20%。意味着我军每5个参战官兵里面,就有一人伤亡,由此可见淮海战役的惨烈程度。人的损耗尚且如此,武器的大量损毁和丢失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了。

淮海战役国军55万人被歼,为何我军只缴获16万支

细数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碾庄、双堆集和永城战场的国民党军,除了第三阶段杜聿明集团被困近1个月,官兵士气崩溃出现大量逃兵、投诚官兵外,其他两个阶段黄百韬第7兵团和黄维12兵团都经历了死战;而即便是杜聿明集团进入陈官庄之前,也经历了艰难逃窜过程,枪支弹药损失是难以避免的。一场战役中起义敌军投诚人员越多,武器的保存和缴获状况就越好,比如平津战役最后阶段,傅作义率北平25万国军全部出城改编,几乎没有什么武器损耗。而淮海战役中的起义国军仅廖运周110师和三绥区的贾汪起义部队,合计不超过3万人。

淮海战役国军55万人被歼,为何我军只缴获16万支

第二个原因,国军官兵的枪支配比本来就不是一比一。解放战争时期,即便如精锐部队云集的东北、华东战区,国民党军的人枪比也最多达到2比1左右。人多枪少,是一个军事常识,而并不是很多朋友想象的那样一人一支枪,甚至一支长枪一把手枪。这不是因为国军穷到发不起枪,而是当时战争中的实际需要。

淮海战役国军55万人被歼,为何我军只缴获16万支

比如重机枪连,需要4名士兵甚至更多人负责使用和供给一台装备;机枪操控尚且如此消耗人力,炮兵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口径较大的榴弹炮,需要十余人组成一个班组来使用。而除了一线作战部队,军、师、团等各级战术单位,还有大量非战斗人员,如通讯兵、工程兵、交通兵、伙夫等,这些官兵别说人手一枪,通常只给主官配发一支手枪,大部分时候也不投入实际战斗。

淮海战役国军55万人被歼,为何我军只缴获16万支

为什么经常说战斗减员三分之一,一支军队就很可能溃散?因为存在大量非战斗人员,战斗人员伤亡被俘超过三分之一,就到了临界点,这个战术单位的实际作战能力很可能削减了一半以上,抵抗能力已经非常有限了。

淮海战役国军55万人被歼,为何我军只缴获16万支

所以淮海战役尽管消灭了五十余万国军主力部队,但实际缴获比例却很低。不仅仅是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中大多数激烈战役缴获都不如预期:损耗太大了。1947年5月,同样是华东野战军,在全歼张灵甫王牌74师的战役中,消灭敌军3.2万人,缴获枪支不过1.1万支,比例也在三分之一左右。整编74师是五大主力之一,装备仅次于驻印军新1军新6军,但人枪比却同样不高,由此可见当年的战争特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