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吴方财:到现在,我都不敢看电视
通讯员 卢林 摄影报道
一到冬天,90岁的吴方财就要生起一盆炭火,炙烤伤残的右脚,炭火的炉温烘得全身温暖,但在他内心最深处,却一直有一块地方寒气透骨,那是关于战争的记忆。这段冰冷的记忆一直提醒着吴方财,自己是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对于现实生活,唯有珍惜和努力,才能告慰那些长眠在朝鲜的战友。几十年来,无论是在监狱工作,还是退休后的日子,他一直被这段记忆鞭策着……
90岁的吴方财
紧跟党走,挺进战场
1930年9月,吴方财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户贫农家庭,上有1个哥哥和3个姐姐,母亲则以织布纺线维持着一大家人的生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3月,吴方财挥别家人,怀着赤诚之心,与8位同村老乡一起参军入伍。
“我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那个时候,我一心只想跟着共产党。”吴老回忆道。
那一年,他20岁。
年轻时的吴方财
“刚开始,我在补充四团一营一连当新兵,一边训练,一边学习。”吴老说,“在训练营里,很多都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战争,也不害怕上战场,一心就想着保家卫国,什么恐惧,什么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4个月的训练时间一晃而过,在最终新兵考核中,吴方财因三发子弹打中27环的测验好成绩而加入了志愿军重要火力点——机炮连,并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3营。
1952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了秋季反击作战。
时间紧迫,战况激烈。吴方财所在的部队接到紧急增援的任务,自己的机炮连携带着4挺重机枪、4门82炮平均分配到了各步兵连。
“接到任务后,我心里感到迫切而又恐惧,既想杀敌,但是又害怕会死在战场……”吴老回忆说,怀着忐忑的心情,随着大部队向着战场挺进了。
“那时,朝鲜白天的温度普遍在零下二十多度,夜晚就更加寒冷。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耳边听到的,除了部队行进途中踩在雪里的声音,就是耳边刮过的猎猎寒风,行军的这一路上,我们异常艰难。”吴老回忆道,“累了,大家就坐在雪堆里,饿了,就从随身携带的布袋中抓起一把炒面,就着一捧雪直往嘴里塞……”
为了不让袅绕的烟雾暴露视野,志愿军战士们不能生火取暖,不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唯一能填饱肚子的,就是行军之前提前备好的馒头。
“由于我们行军速度快,我又和战友一路上扛着笨重的重机枪,所以分发馒头的时候根本来不及装进布袋,于是我就索性把它放在了头顶的帽子里。一路上,我逐次掰成小块吃掉,这个馒头,我足足吃了7天啊,到最后,一捏它,就成了粉末直往下掉……”提到这段往事,吴老一阵心酸。
朝鲜的气候异常寒冷,但始终冰冻不了志愿军战士炽热的心。
渐渐地,厮杀声此起彼伏、枪炮声振聋发聩、照明弹刺眼透亮,吴方财望着前方险峻突兀的高山,心里清楚地知道,五圣山到了。
暮然回首,岁月峥嵘
战争的洗礼
“10月14日开始,重兵集结进攻五圣山上甘岭地区,企图夺取五圣山。”吴老回忆道。
五圣山海拔1051.3米,山峰高耸、地势险要,是平壤的天然屏障。而上甘岭则处于五圣山的南麓,是志愿军防御战略要点,其两侧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更是五圣山的门户,侧卫着整个五圣山。
10月14日,以美军第7师等为主攻部队,共计7个营的兵力,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展开了猛烈攻击。
奉命在此防守的部队正是第15军和第12军,而吴方财所在步兵连的任务正是赶往前线增援。
“他们的炮火太猛烈了,战斗到当晚,我们上甘岭地区志愿军防守的阵地被整个犁了一遍,山头都被削掉了一半。”吴老说道,“子弹、炮弹、飞机轮番上阵,根本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我们随时都是战斗状态,连害怕都来不及。”
15日,轰隆隆的枪炮声在整个山间继续吼叫,仿佛一头不知疲倦的凶残野兽。
“前面冲锋的战友倒下了,身后的战友继续顶上;肠子掉出来了,单手捂着肚子,抱起爆破筒冲向敌群;双腿打断了,握着手雷向着地堡匍匐前进……”吴老伤感地回忆道,“战友们的牺牲太惨烈了!我一边吼,一边不停地扣动扳机,一个弹夹250发的子弹瞬间打出,远处的敌人也接连倒下……”
“换枪管!”
“听到身边战友的提醒,我才意识到枪管由于连续的击发已经变得通红,再打就要炸膛了。来不及犹豫,也顾不上烫手,我快速地提起把手,按卡子、退枪管、换枪管,一气呵成。”吴老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用密集的子弹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为战壕里和冲锋中的战友减少阻力,减轻伤亡。”
“轰隆隆!”突然间,一颗炮弹落在吴方财坚守的阵地不远处,地上瞬间炸出了一个大坑,泥土四溅,哀叫声不断。一股气浪袭来,吴方财被震得一个趔趄,耳朵也嗡嗡作响,恍惚间,吴方财感觉到了锥心的疼痛。
“低下头,我才发现右脚的鞋子已经被飞溅的一块弹片炸得稀烂、小拇指断掉一截、无名指也炸开了花……”吴老指了指依偎在炉火旁受伤的右脚说道,“现在啊,每到冬天,我都要把脚放在炉火边烤得热热火火的,不然会痛得厉害。”
“那次受伤后,我就离开了战场,被送到了洮南医院养伤,一直到1953年才回到家。后来啊,我打听得知,一同去的8个老乡,只回来了4个……”吴老一边说,一边轻轻地叹息摇头。1955年,吴方财转业后到东印农场(垫江监狱前身)工作,直至1990年退休。
纪念章
炉火的温暖弥漫着整个房间,遥远的思绪也渐渐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和平幸福的岁月。
从历经沙场不平凡的短暂岁月到拼搏奋进的35年监狱工作生涯,吴老始终初心不改、信念不移。
暮然回首,岁月峥嵘。90岁高龄的吴老在炉火旁眯眼诉说往事,激昂中透露着平静,怀念中流露出从容。
“现在,我都不敢看电视里有战争的画面,因为总会想起身边一个个倒下的战友……”吴老的眼眶有些湿润,“如今的你们啊,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英雄,更要记住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好好生活,踏实工作,热爱祖国……”
临别之际,吴老的教诲紧叩心房,耄耋老人虽历经岁月沧桑,仍不忘寄语后辈,老兵暮年,壮心不已,峥嵘往事,催人奋进。惟愿所有人不辱使命、继往开来,不负忠魂、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