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15:0,被质疑过于谨慎的志愿军排长,创造了奇迹

经典抗日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两句比较经典的台词,一句是“我们不怕死,但是我们不能为死而死”,另一句是“我们就是想胜利,明知是死,还是想胜利”。

死对于一个生命体来说应该算是最坏的结局了,如果一个人不怕死,那么,他绝对配得上“勇敢”这个词。

从这个角度上讲,无论是“为死而死”还是“明知是死依旧想胜利”都可以称勇敢,但勇敢与勇敢也存在不同。

“为死而死”是第一种,这种勇敢目的模糊,似乎死本身就是目的,比如崖山海战中投海的十万南宋军民。

“明知是死依旧想胜利”则是第二种,这种勇敢有明确的目标,为了达成某个目的,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第一种勇敢也值得敬佩,但是要把事干成,需要的是第二种勇敢。

志愿军的勇敢如何体现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否勇敢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由于大多人对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认识较为模糊和机械,造成了之前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够在打赢抗美援朝战争,靠的仅仅是勇气,仅仅是不怕死,而随着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的深入,我们渐渐发现,这个认识是多么的可笑与荒唐。


215:0,被质疑过于谨慎的志愿军排长,创造了奇迹


是的,志愿军确实不怕死,但是志愿军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做出那种“为死而死”的牺牲,志愿军不怕牺牲不假,但是如果真正认真地观察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你会发现,不怕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但不会做无畏的牺牲,还无时无刻不在用其高超的智慧去尽量减少牺牲。

而将这种智慧演绎到极致的战斗当属这场葛岘岭狙击战,这一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一个步兵排,几十名战士,几十只步枪、几挺机枪、一百余颗手榴弹与试图由此处逃跑的美军进行了三天的激战,期间,美军动用了坦克和轰炸机,但战斗的结果是美军共有215人被打死,而志愿军的阵亡数字为:0

而造成这一奇迹的直接原因是排长郭忠田的一个看似“多此一举”与“不近人情”的决定。

主峰上的假阵地

1950年11月,志愿军已经发起了第二次战役。38军进行了大穿插,准备在三所里挡住并歼灭可能由此逃窜的美军。

为了抢先到达三所里,38师的志愿军战士在14小时内强行军72.5公里,先敌抢占了三所里,关闭了逃敌退路。

而此时,志愿军第113师侦察分队发现美军有向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逃窜的迹象。一旦敌人从龙源里逃出,我军就将前功尽弃,第二次战役所取得的战果就大打折扣。

为了不让第二次战役所取得的战果功亏一篑,113师师长江潮命令:第二纵队337团火速赶到龙源里,拼死守住龙源里。

而337团1营1连2排担任此次任务的尖刀排,排长是时年只有24岁的郭忠田。


215:0,被质疑过于谨慎的志愿军排长,创造了奇迹

排长郭忠田


郭忠田虽然年轻,但此时已经是一名有8年作战经验的老兵了,郭忠田16岁就参加游击队,19岁便参加了四平战役。

在炮火中成长的郭忠田十分清楚战争的残酷性,所以在作战时他时常表现的十分谨慎,由于作战太过谨慎,郭忠田甚至曾经被批评存在“右倾怕敌思想”,但这一次,郭忠田的谨慎却救了全排战士的命,且带来了一次伟大的胜利。

不许睡觉,修一个真阵地,再修一个假阵地

在接到急行军赶往龙源里的命令前,2排战士已经经历了近百公里的急行军,并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之前的5天5夜,2排战士们一直在行军或战斗,没睡一个好觉,但是军情紧急,以排长郭忠田为首的2排战士不顾疲劳急行军12小时,终于于11月28日凌晨到达伏击阵地:葛岘岭。


215:0,被质疑过于谨慎的志愿军排长,创造了奇迹

到达伏击点的2排战士们很快面临一个问题,狙击阵地应该选在哪?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是一道送分题,因为葛岘岭主峰上的制高点十分明显,占领这里就可以对于下面的敌军实施有力的压制和打击,大多数指挥官都会毫不犹豫的命令战士们登上葛岘岭主峰,但是排长郭忠田却决定放弃将主峰上的制高点作为狙击阵地,因为这里太适合作为狙击阵地了,这一点他们知道,美军也知道。

经过短暂思索,郭忠田决定,将阵地设在葛岘岭北侧的公路旁的一个小山包上,理由是这个小山包前的公路有一个拐弯,汽车经过这里必须减速,这让只有轻武器的2排战士们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将更多的火力倾斜到公路上的美军身上。

主阵地确定后,郭忠田命令战士们不可以休息,马上在阵地上抢修工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迅速抢修工事都是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的中国军人的一项必备技能,淞沪会战时,一个有经验的老兵可以在半个小时内迅速挖出一个半人高的工兵坑,然后站在坑内射击,这项技能如果能够全面普及可以极大的减少伤亡,可惜当时的国军之间缺乏有效组织,这些老兵的技能没能迅速被大多数新兵掌握。

经历了12个小时的急行军,又以简单的工具抢修工事,当工事建成后,2排战士们终于认为可以在美军到来之前睡上一会儿了,但是,这时的排长郭忠田却又下了一个让全排战士们十分不理解的决定:全排登上葛岘岭主峰,再造一个假阵地,用郭忠田自己的话说就是“来个真假美猴王”。

尽管不理解,但战士们仍旧照办,在葛岘岭主峰上修了一些假工事,因急于想在美军到来前睡一会儿而多少对排长有些抱怨的战士们此刻并不知道,葛岘岭主峰上的假阵地将给他们带来什么?

215:0

8时许,美军的先头坦克部队达到葛岘岭旁的公路上,郭忠田知道,凭借2排战士手中的武器:步枪,轻重机枪和手榴弹是不可能对美军坦克部队造成实质性伤害的,于是,郭忠田决定,不要射击,放这些美军坦克过去。

随后,美军的运兵车赶到,郭忠田下令全排开火,2排战士将手中武器能够发挥出的最大的威力全部倾斜到美军的运兵车上,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些美军疲于奔命,对于突然遭到的伏击没有预判,顿时乱作一团,损失惨重。


215:0,被质疑过于谨慎的志愿军排长,创造了奇迹


运兵车遭遇猛烈打击后,美军又故技重施,呼叫空中火力支援,美军空军确实很厉害,不一会就赶到葛岘岭上空实施轰炸,但是,执行轰炸任务的美空军理所应当地认为葛岘岭主峰的制高点是志愿军的主阵地,再加上在主峰制高点上隐约可以看见一些人为修建的工事,美空军认为这里就是主阵地没跑了,于是无数的炸弹,燃烧弹倾斜而下,葛岘岭主峰上的制高点瞬间化作一片火海。

然而此时,2排战士们正在真正的阵地中休息。

待轰炸结束,排长郭忠田马上命令2排战士们再次登上葛岘岭主峰重新修建假工事,他要让美军认为,这是一批增援过来的志愿军又修了一个工事。

下午2点,美国空军果然对二排的刚刚修好的假阵地进行了第二次狂轰滥炸,但美军向假阵地倾斜火力时,除2名观察哨外,长时间行军与作战的2排战士们都在掩体内小憩,排长欠他们的觉此时可以补上了。


215:0,被质疑过于谨慎的志愿军排长,创造了奇迹


第二轮空袭后,美军认为葛岘岭阵地上已经不可能有活人了,于是,大批美军再次试图从葛岘岭旁的公路逃遁,但是当他们来到公路旁时,等待他们的是2排战士们的又一次猛烈攻击。

美军明白如不能迅速逃脱只能被志愿军合围,于是他们集合200余人向2排阵地发起了猛烈的冲锋,2排集中所有火力,依托有利地形奋力还击,1个多小时后,对二排阵地冲锋的200余名美军被打退。

冲锋被打退后,美空军发起了对于葛岘岭的第3次轰炸,由于情势紧急,这次轰炸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是,由于轰炸点本身就错了,倾斜再多炸弹也只能是徒劳。

之后美军车队又尝试通过二排阵地,结果又是毫无悬念地被2排战士们打退,天黑以后,志愿军大部队赶到,2排战士冲出阵地参与到对于美军的合围中去。

志愿军的“土办法”

葛岘岭阻击战中,2排战士在人数、装备全面落后于对方的情况下打出了215:0的战损比堪称一个奇迹。

而这个奇迹的关键是葛岘岭上的真假阵地,在修工事这一方面,排长郭忠田十分重视,在急行军时,郭忠田常常告诉士兵,为了轻装上阵什么都可以扔,只有3样东西不能扔:粮食、武器弹药和工兵锹。

每次打扫战场时,郭忠田也告诉战士们一定要捡一把趁手的工兵锹。

相比于加固真阵地,在葛岘岭主峰上修建假阵地的绝对堪称神来之笔,而能够让郭忠田在短时间内作出这样决定的无疑是他丰富的战场经验,因为作战经验丰富,郭忠田十分清楚我军与美军的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巧妙的假阵地的“土办法”抵消了美军巨大的空中优势。

事实上,除了葛岘岭主峰上的假阵地,志愿军还有很多让美军头痛不已的“土办法”,比如为防止美军轰炸志愿军机场,志愿军会在飞机跑道上画上巨大的黑色圆圈,这些画上去的黑色圆圈,在美军轰炸机驾驶员看来就是弹坑,于是他们会误以为这个飞机跑道已经炸过了,不需要再炸了。

而在战争进入到后期的阵地战时,志愿军又把坑道作战运用到了极致,在空军方面处于劣势的志愿军战士们修建挖地道的功夫已经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了,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阵地战的时候,常常发生美军的炮火将志愿军阵地覆盖好几遍,他们认为阵地上连一只活的老鼠都不可能有了,但志愿军躲在地下工事中毫发无损的情况。

在双方反复拉锯的阵地战中,甚至会发生,美军占领地上,志愿军仍掌握地下的极端情况,志愿军甚至还根据情况的不同,发明了不同的地下工事,有的主要防御空投炸弹,有的主要防榴弹炮,有的主要防御燃烧弹。

由于国力与技术水平的差距,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上不如美军是一个客观事实,在这个客观事实难以短时内改变的情况下,志愿军想尽了一切可能想到的方法,以各种各样的土办法来缩小美军的装备优势,这些土办法或许并不十分好看,但是它们确实管用。

某种程度上讲,志愿军胜利的密码,就藏在这些土办法中。

志愿军赢了,因为他们想赢

在战争中,什么样的军队更容易取得胜利呢?勇敢的军队?机智的军队?代表正义的军队?

都没错,但是这些之前还要有一个总前提:这支部队真的想赢。

因为想赢,所以志愿军战士可以舍生忘死,可以用胸膛堵住枪口,可以高喊“向我开炮”,因为想赢,志愿军战士可以不辞辛劳,连续行军十几个小时,然后马不停蹄的抢修工事;因为想赢,志愿军可以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想出各种各样的土办法来缩小甚至抵消美军的装备优势。

其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方,让我们看看我们的两个主要对手的不同表现吧:

麦克阿瑟,其大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如雷贯耳,太平洋战争打败在军国主义洗脑下无比疯狂的日军,战后又无比成功的完成了对日本的社会改造,日本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既发展迅速又受制于美国,麦克阿瑟功不可没。


215:0,被质疑过于谨慎的志愿军排长,创造了奇迹


但面对志愿军时,麦克阿瑟的表现实在是差的惊人,3次战役后美军几乎溃不成军,麦克阿瑟自己也认定不使用原子弹,美国只能退到日本。

麦克阿瑟被解除职务后,他的继任者李奇微,其名声根本无法与麦克阿瑟相提并论,但是李奇微却稳住了美军的阵脚,给志愿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为什么名气大的麦克阿瑟的在朝鲜战场上的发挥要远远逊色于名气相对较小的李奇微呢?

如果仔细观察麦克阿瑟,这位喜欢叼着一支玉米烟斗的美国名将,我们会发现他身上有一种天生的“网红气质”,他无时无刻不在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美军重新占领东南亚时他那句:“我说过,我会回来的”,就是最好的体现。

而在完成对日本的作战后,麦克阿瑟信心爆棚,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他根本就没放在眼里,这样一个新政府刚刚夺取全国政权,国内问题一大堆的国家的军队,居然还敢警告麦克阿瑟带领的美军:“不要越过38线”,麦克阿瑟心中,对志愿军的作战打赢是板上钉钉的事,如何赢得漂亮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换句话说,麦克阿瑟想要的不仅仅是赢,还要赢的漂亮。

而李奇微与麦克阿瑟完全不同,李奇微十分务实,他目标明确就是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为此他可以连续几天研究志愿军的特点,发现志愿军的后勤弱点后,可以设计出一点也不漂亮但是确实有效的“磁性战术”。


215:0,被质疑过于谨慎的志愿军排长,创造了奇迹

与麦克阿瑟叼着玉米烟斗的炫酷造型不同,李奇微的经典造型是肩上挂着手雷,这个造型一看就是来打仗的


麦克阿瑟在表演;李奇微才是在打仗,麦克阿瑟要的是演出精彩,李奇微要的才是战争胜利。

但是,即使是务实的李奇微,他和他麾下的美军对于打赢这场战争的渴望也远远不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于是,这里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志愿军为什么想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早就已经给出:

就拿吃雪来说吧,我们今天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祖国的人民可以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房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志愿军以血肉之躯将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挡在国门之外,这一仗打出了之后几十年的想对和平的外部环境。

今天我们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也要学习志愿军战士们战胜强敌的精神内核与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就是明确目标,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它,今天我们面对的困难绝不会比当年更多,若能继承志愿军先烈精神之万一,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若能继承志愿军先烈精神之万一,我们会发现在很多自认为是绝境的时候,其实都暗藏希望,若能继承志愿军精神之万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就不会再去想着认输或逃避,而是会想尽一切办法,作出最大努力。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说出那句早就该说的话: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