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毛泽东不要军衔,罗荣桓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部队经过一路转战后抵达井冈山,同先前到达这里的由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井冈山会师后,南昌起义部队、湘南起义部队、秋收起义部队统一改编为红军。

为了体现红军这个为工农革命的新军队同军阀掌控的旧军队之间的区别,毛泽东同朱德商议后,决定依照“官兵平等”的原则,取消军衔制。

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毛泽东不要军衔,罗荣桓

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党中央基于共同抗战的新形势,决定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并在八路军中实行军衔制。

1939年5月30日,八路军总部颁发训令,规定全军干部都要授衔,八路军的军衔制正式开始实施。

同年,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被授予中将军衔。

八路军实行军衔制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周恩来为了方便负责接受红十字会捐助八路军药品的德国人王安娜的工作,授予其八路军少校军衔,王安娜因而成为了历史上首位被授予我军军衔的外国女性。

1940年10月19日,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撕开了“消极抗日”的伪装,暴露出“积极反共”的真面目,使我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1942年4月24日,党中央决定暂停八路军授衔工作,仅出于工作需要,给八路军驻国统区各办事处人员授衔。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进攻日本关东军,为了便于协调我党在东北的抗日武装同苏联红军联合对日本关东军作战,毛泽东发布命令,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 伍修权少将军衔,段子俊、莫春和上校军衔。

此次授衔属于临时性质,对象仅限于同苏联红军接触的部分人员。

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毛泽东不要军衔,罗荣桓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为了避免国家再度陷入战争,决定同国民党成立联合政府。

1946年1月10日,“停战协议”签订后,党中央决定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各级干部执行“将、校、尉的正规制度”,后来随着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此次授衔搁浅。

1946年,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我党掌握的部队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

随着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党中央将全国解放后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提上了议程。

194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可能性。

1950年,国庆节前,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总干部部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在解放军中实行军衔制。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正是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暴露出了我军在正规化建设方面的欠缺:志愿军是从一野、二野、三野、四野中抽调部队组建的,许多具体制度不一样;志愿军与美军谈判时,由于没有军衔,导致人员军衔对等上产生了许多不便。

1952年4月,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因病回国后,毛泽东主席令其直接负责解放军包括军衔制在内的正规化建设。

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毛泽东不要军衔,罗荣桓

1952年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共同决定从1954年起解放军全军实行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

有了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定调,解放军军衔制的实行步入了快车道。

1952年底,在彭德怀的主持下,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军务部和苏联顾问研究后拿出了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第一个方案。

这一方案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军衔制,分为6等20级:

1、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2、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3、上校、中校、少校;

4、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5、准尉、上士、中士、下士;

6、上等兵、列兵。

由于这一方案并不符合我人民解放军的具体情况,所以并未实行。

在制定军衔制方案期间,彭德怀对于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一度陷入了犹豫:军衔制是否会影响军队上下级之间的政治平等以及军民关系?

1953底,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彭德怀在提交给毛泽东主席的报告中给军衔制下了定论:军衔主要是确定每一个军人在队列中的地位和职权,以便按职责条令的规定,履行职权;同时又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以鼓励其在军队中的工作和上进心。

同年底,在考虑了我军的具体情况后,解放军军衔制的第二个方案出台,分为6等21级:

1、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2、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3、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4、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5、准尉、上士、中士、下士;

6、上等兵、列兵。

由于这一方案仅仅是对第一个方案的微调,所以也未实施。

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毛泽东不要军衔,罗荣桓

此后,在结合我军具体情况、并且经过认真论证,最终于1955年初拿出了解放军军衔制的第三个方案。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提出以“德、才、资及贡献”为解放军各级干部的军衔评定标准。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确定了解放军军衔制的第三个方案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正式方案,此方案分为6等19级:

1、大元帅、元帅;

2、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3、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4、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5、上士、中士、下士;

6、上等兵、列兵。

随即,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具体工作开始。

然而,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军衔评定过程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低中将一级的少将军衔时满腹牢骚的情况,在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当时的大部分解放军干部都对军衔的评定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有少部分人像李云龙那样满腹牢骚,觉得同样是干革命,谁的贡献都不少,凭什么自己的军衔被定的低。

有一位红军时期就参军的老干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少将军衔时,十分生气。

有的干部在得知自己的军衔比一同参军的战友低时,十分害怕回家被老婆说。

对于军衔评定中的这些问题,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很是坦然,比如朱德就曾经笑谈:“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嘛!同一时间当兵,谁也没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

笑谈归笑谈,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其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十分清楚,少部分解放军干部对评定军衔满腹牢骚并非是为了名利,而是因为军人的荣誉心,所以,在评定军衔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将帅风骨。

相比于少部分因军衔低而满腹牢骚的干部,更多人却请求降衔。

1955年5月,刚制作出来的大元帅服被挂在中南海的一个临时展厅里展览。

神气、威武的大元帅服很快就吸引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前来参观,但是,当周恩来、彭德怀等人提出给毛泽东主席授予大元帅军衔时,毛泽东却说:“这个大元帅我不能要”。

其实,按照毛泽东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他的大元帅军衔当之无愧,可他硬是出于大局考虑,坚决不要大元帅军衔。

毛泽东主席带头后,原本被评定为元帅军衔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也放弃了元帅军衔。

接着,同样被评定为元帅军衔的罗荣桓、徐向前纷纷请求降衔。

罗荣桓的理由是“自己参加革命较晚,对革命贡献不大”。

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毛泽东不要军衔,罗荣桓

徐向前的理由是“我们是幸存者,许多战友牺牲了。如果他们不牺牲,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的”。

接着,主持将官等级军衔评定的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为了使评衔工作做到公平合理、评出团结、鼓舞士气,坚决请求将自己的上将军衔降为中将军衔。

尽管彭德怀、罗荣桓多次找他谈话,请他接受上将军衔,尽管周恩来亲自找他做工作,他仍然坚持己见,最终,周恩来被他打动了,同意他的军衔由上将降为中将。

接着,时任装甲兵司令兼政治委员的许光达,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大将军衔后,寝食不安,几经考虑,写了降衔申请,恳请毛泽东主席将自己的大将军衔降为上将军衔。

对此,毛泽东主席赞叹:“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毛泽东不要大元帅军衔、周恩来等人拒绝元帅军衔、罗荣桓和徐向前等人纷纷请求降衔后,解放军的军衔评定工作在几个月内顺利完成。

1955年9月27日,解放军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内隆重举行,解放军如虎添翼。

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毛泽东不要军衔,罗荣桓

解放军首次授衔前夕,每一个人的军衔都是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后才评定的,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当之无愧,之所以会出现毛泽东不要军衔、罗荣桓和徐向前等人纷纷请求降衔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始终都在坚守“为工农而革命、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奉献,不求功、不争名、不为利,默默牺牲奉献”的初心。

正是由于老一辈革命家们对这一初心的始终坚守,我党我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从井冈山走向北京、才能从南昌走向全中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