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打脸拜登的不是中欧协定 而是特朗普的“美国优

朱宇方:打脸拜登的不是中欧协定,而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

[文/朱宇方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博士]

7年,35轮谈判。

在2020年的最后时刻,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推动中欧关系随着新年的到来走向新阶段。

为什么要花费这么长时间和经历去完成这样一份谈判?在眼下动荡的全球经济局势中,这份协定又会给世界带来哪些确定性因素?

可能很多人还不太清楚,虽然欧盟27个成员国与中国现有二十多项双边投资协定,但它们大多签署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仅包含投资保护条款,没有市场开放。这些协定已经远远不适应现有的投资水平、各国的经济现状、其国内利益以及在国际范围内的地位。

毕竟2019年之前,欧盟曾连续16年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美国是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欧商品贸易总额占欧盟总额的18%,中国紧随其后,占16%。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欧盟的重要性正在迅速上升。从2000年至2019年这个时间段来看,美欧贸易份额明显缩水,而中欧贸易的份额几乎翻了三翻,贸易额更是几乎翻了八倍。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球贸易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但随着中国经济率先企稳,中欧贸易实现逆势增长。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欧盟与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87亿欧元,同比增长约2.6%,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投资方面,2019年中国在欧盟的海外直接投资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据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数据,中国仍是欧盟的第二大海外投资接受国,仅次于美国。2020年第四季度,欧盟企业在中国新增直接投资16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虽然尚未公布具体文本,但根据当前公开的信息,这份全新的中欧投资协定将包含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环境与劳动条件标准、争端解决等丰富内容,一旦签署实施,将取代上述双边投资协定,为中欧投资关系提供更为完善的、统一的法律框架,也是朝着开启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迈出的重要一步。

打脸拜登的不是中欧协定 而是特朗普的“美国优

欧盟与5大主要贸易伙伴2020年第一季度商品进出口额 图自欧盟统计局

2020年的最后时刻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德国的欧盟轮值主席国身份也在2020年底到期,这并非巧合。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始终将完成谈判作为本届德国轮值主席国任期内的首要目标,竭力推动,而这份协定也将成为默克尔告别政坛前留下重要的政治遗产。

在欧盟内部,没有哪个国家像德国这样在经济上与中国密切关联:

2019年欧盟对中国的出口中有近一半(48.5%)来自于德国,其对华出口额几乎是居第二位的法国的四倍半;

2020年,欧美市场受到疫情持续冲击,经济迅速复苏的中国市场对德国的重要性大大提升: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20年6月至8月,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4.3%,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额同比下降11.4%。

汽车工业是德国最重要的支柱工业,据统计,德国每7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与汽车行业有关。改革开放伊始,大众汽车就来到中国,如今,中国早已成为德国汽车最重要的销售市场。据德国研究机构估算,在德国车企的总收入中,中国市场的贡献达35%到50%。今年在疫情冲击下,欧洲的新车销量几近腰斩,但在中国市场,利润丰厚的高档汽车销售却逆流而上,实现两位数增长。

德国媒体直言:“中国救德国车企于水火。”

今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使德国汽车业颇为紧张,因为日韩的整车和零部件可能因此在中国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德国汽车行业研究机构指出:为应对这一局面,德国车企应进一步扩大在RCEP区内的产能。

可见对德国、对欧洲,无论是为了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还是从更长远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考量,中国经济体的体量与活力都代表着重大的未来发展机遇。

欧盟委员会在此次谈判完成后表示:中欧投资协定为一些欧盟行业消除了在中国投资的障碍,如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服务、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而且,这份协定将是第一份包含了国有企业行为义务和补贴透明性规则的协议。中国已经在谈判的三个关键支柱上实现了必要的实质性承诺: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此次谈判的结果是中国迄今与他国达成的最具雄心的结果。”可以预见,《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后将实质性地改善欧盟企业在华投资和经营环境。

对于中国来说,协定的达成也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在欧盟的投资和业务。

中国在欧盟的直接投资曾出现井喷式增长,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连年下降。这与欧盟的政策调整有一定的关联。继2019年《欧盟外商投资审查条例》生效之后,2020年,欧盟又连续出台《欧盟外商直接投资指南》和《关于在外国补贴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白皮书》,收紧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审查,提高了公共采购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强了对欧盟内部市场的保护。

而此次,中国在中欧投资协定中在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做的承诺,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欧盟对中国企业做出负面预设,有利于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投资和经营活动。

另外,《全面投资协定》还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深化我国国内改革。

比如,中国第一次在双边协定中纳入国企相关条款,接受对国有企业的行为规制,并承诺产业补贴的透明化。实质上,由此实现的“竞争中性”目标与近两年积极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基本一致。从长远来看,实现“竞争中性”不仅有利于完善中国国内的竞争环境,更有利于激发国企的竞争活力,有利于国企参与国际竞争。

对欧盟和中国来说,《全面投资协定》显然将带来双赢局面。然而,美国显然并不乐见欧洲“向中国靠拢”。

特朗普的副国家安全顾问马特·波廷格气急败坏地表态道:“美国两大政党领导和美国政府上下都感到困惑和震惊,因为欧盟恰恰在新一届美国政府成立前夕朝着一项新的投资条约迈进。”

拜登提名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12月21日晚,在推特上转发了一条中欧投资协定有望在2020年底前达成的新闻,并评论:“拜登和贺锦丽政府欢迎欧洲伙伴尽早就双方对中国经济活动的共同关切展开磋商。”

12月28日,拜登在发表国安政策讲话时表示:“在我们与中国竞争并追究中国政府在贸易、技术、人权和其他方面的侵权行为时,当我们建立由志同道合的伙伴和盟友组成的联盟时,我们的立场将更加坚定。”

其实,早在11月RCEP签署时,刚刚当选的拜登就曾向欧洲喊话,呼吁欧洲与美国联手制定贸易规则。

打脸拜登的不是中欧协定 而是特朗普的“美国优

拜登12月28日发表国安政策讲话,呼吁欧洲与美国联手制中视频截图

但这一次,欧洲并没有因为美国的施压而屈服。

一位欧洲外交官表示,不应该认为与中国的投资协定是打脸新一届美国政府,而应看到,这是即将卸任的美国政府自私自利的贸易政策所造成的后果。

中欧投资协定的支持者、欧盟商会主席约格·伍克表态道:“我认为这(中欧投资协定)与美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没有征询欧盟就缔结了第一阶段协议(中美两国2020年1月解除贸易战的协议),并未与欧盟进行磋商。中欧之间的协定不会使美国企业的地位恶化,这与中美间的协议不同,它影响到许多中国的贸易伙伴。”

近年来,美欧在贸易领域龃龉不断,而美国对世贸组织(WHO)的态度也令推崇多边贸易机制的欧盟颇为不满。

相比2016年后的美国,欧盟致力于推动国际经贸合作。2017年至今,欧盟与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越南签署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并且已经与拉美区域一体化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将由此构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根据WTO的数据,欧盟目前拥有99项自由贸易协定,远超北美。

虽然拜登当选后频频向欧盟表达重修跨大西洋关系的意图,但欧盟已决意采取更独立的姿态。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四年任期对跨大西洋关系所造成的严重伤害,并不是换一张面孔就能让欧盟尽释前嫌;另一方面,美国在国际冲突和对峙中总是要求欧盟站队的做法,也常常使欧盟处于两难境地。

对于欧盟而言,如果想要切实维护欧洲的利益,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立场。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也是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极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理性政治的回归。

随着美国霸权日益衰落,中国与欧盟——欧亚板块的两大巨头进一步携手,世界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中欧合作,未来可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