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打气候牌 又想“白嫖”中国?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拜登上任已经半月有余,尽管至今还没有和中国领导人通话,但外界早就猜测中美要想缓和关系,比起贸易制裁、高层交流,联合抗疫、应对气候变化,应该是双方比较容易突破的地方。
事实上,为了显示特朗普的错误决策,拜登在上任当天就签署多达17份文件,宣布重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重返巴黎气候协定等措施,甚至表示要在4月份地球日那一天举行气候全球峰会。
首先必须解释的是,虽然气候保护事关人类整体利益,但一向是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原因也不复杂,发达国家早就解决了发展问题,既有能力也更有需要面对气候变化挑战。发展中国家吃饭仍然是第一要务,自然对气候变化这样的议题力不从心。这就是为什么奥巴马时代为了获得中国的合作,而不得不做了许多让步,对华政策也更为和缓。
其次,拜登政府选择气候变化这个议题,并不仅仅是为了人类整体利益,也是要借这个议题宣布“美国又回来”了。因此,美国作为东道主,有必须成功的压力。但这个峰会要想成功,必须中国积极配合。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2018年是美国的两倍,欧盟的三倍)。当然,中国人均碳排放远远低于欧美。
所以,虽然拜登政府是想打气候变化这张牌,来显示美国又回来了,要重返全球领导地位,但却给中国创造了一个改善双边关系的机会,一个为中国谋取更有利外部发展环境的机遇。
1月27日,拜登签署多项气候行政命令,并宣布美国将于4月主办气候峰会 视频截图
当然,拜登政府还在嘴硬,说气候变化和中美关系是两回事。但国际社会向来都是利益交换,投桃报李,美国想让中国无条件付出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说美国召开这个峰会,是为了显示美国要重返世界领导地位,中国参加则是为了稳定中美关系,尽可能化解双方的对立和冲突,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在这次峰会上提出什么建议和承诺,比如碳中和时间表,技术转让,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美国如何对待中国。
所以,中美在这次峰会上如何互动,其意义早就超出气候变化,它将被全球当作中美关系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拜登新政府对华政策走向的第一个试金石。
具体说,中国有这样几张牌:一是中国重申碳中和的承诺,这对西方仍然很重要。二是环保技术方面的合作、研发。三是对受到气候变化直接威胁的太平洋岛国的帮助。四是对仍然还没有做出碳中和承诺的俄罗斯,中国同样也可以提供说服帮助。毕竟气候保护对俄罗斯也有实际好处,它的天然气优势就有了更大的国际空间。
另外,中国还有一张牌,即如何实现2060年“碳中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美一方面欢迎中国的承诺,另一方面又为这一承诺带来的全球强大地缘政治效应而担忧。所以欧美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纷纷质疑中国如何实现。应该说有的质疑是就事论事,但更多的则是试图化解中国承诺带来的地缘政治效应。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实现这个承诺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王牌,自然不会轻易打出。而且这张牌的使用还要平衡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比如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复苏是第一位的,这个时候,气候保护和经济发展就需要平衡。
11年前,丁仲礼院士在柴静《面对面》访谈中的“灵魂质问”余音绕梁 视频截图
更何况,欧美推动气候变化议程,客观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有影响的。发达国家早就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同时又通过产业转移,加大了第三世界的碳排放。现在西方要求发展中国国家也和它们一样共同承担减少碳排放的责任,其对双方经济的冲击程度是不同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是西方的阴谋,但遏制新兴国家发展的客观效果却是存在的。
现在由于中国战胜疫情,经济率先复苏,同时还向全球提供防疫物资。这时的中国早就成为西方众矢之的,因此如何实现碳中和拖的时间越长,越能分散西方针对中国的力量。一旦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其他议题就浮上水面了。
中国不会宣布如何实现碳中和,还有一个原因,即美国很难避免未来再出现一个特朗普式的政治人物。那时的美国会立即毁弃自己的承诺和责任,而中国又不可能像美国一样不负责任。就是欧洲也无法排除民粹主义上台的可能性,到时就只剩下中国,是无力支撑这样的议程的。
所以,中国即使有了实现碳中和的方案,也不会对外公布,而是需要欧美和中国进行足够的利益交换,以及有约束性、可补偿的承诺。
总而言之,气候变化议题表面上是事关人类未来,但在现实中却早已演变成大国国家利益博弈的工具了。
当然,不管中国在气候问题上以及其他事关美国利益的问题上如何配合,都无法改变中美战略竞争的局面。但在拜登政府时期,双方的合作有助于把这种战略竞争置于一个可预测、可控甚至更公平的框架之下。因为无论是拜登本人还是主导外交的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都一再表示赢得竞争的根本,在于解决好美国自己的问题。
沙利文在1月29日美国智库和平研究所举行的“2021年,交接接力棒”的会议上,回答如何看待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时说:应对中国的挑战,美国必须“先扫自家屋”,打造实力,让美国民主模式发光发亮。著名学者史文更表示:国会需要认识到,美国的盟友不喜欢被迫在美中之间选边,更平衡温和的对华战略不仅更实际,也更符合美国盟友的利益需求。他提议美国正面临巨大挑战,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在重建美国自身力量上。
反观特朗普这种“杀敌一千就自损一千二”的竞争方式,实际是在帮助中国更快的崛起。纵观特朗普四年,中美的差距不但没有扩大,反而加速缩小。特朗普倾其全力和中国打贸易战,他在2018年3月曾自吹说:“贸易战是容易取胜的”,结果到他离任之际,中美贸易逆差不减反而大幅增长。
根据2021年1月4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对美顺差增长了7.1%,达到3169亿美元。中国自己的全球贸易顺差则高达5353.3亿美元,创下自2015年以来的新高。甚至在疫情前,也就是特朗普执政的前三年,中美贸易逆差就增长了22.8%。美国提高的关税更多是增加了美国企业自身的成本,导致就业岗位流失和产品价格上涨,损害了美国工人和消费者的利益。正如复旦中国研究院陈平研究员所预测的:中美贸易战,大打中国大赢,小打小赢。
2019年5月15日,特朗普在采访中坚称,与中国打贸易战“美国总是赢” 视频截图
其实“看谁能更好解决问题”的竞争方式,对中、美和世界都有利。当中美双方都把主要精力放到解决自己问题上时,将会加快自己的发展,更好的改善民生。中国和美国目前是全球最重要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能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就是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特别是当中美都能够成功的时候,全世界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借鉴。
最后要说的是,拜登的成功将会有效化解民粹主义的崛起,从而避免下一个特朗普政治人物的出现。虽然这样的政治人物会令美国迅速衰败,但其造成的后果却是不可测的。以美国的实力,它出问题会拖累全世界,就如同2008年的经济危机一样。
所以中国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前提下和拜登政府进行有效合作。这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全世界。即使未来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甚至在历史机遇下成为全球事务的主要责任承担者,中国同样也需要一个理性的、尊重规则的美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