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与陈赓激烈相争,中央一封电报下决断,支
在1949年4月20日,我们的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准备对身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发起进攻。
根据当时中共中央军委的部署,第四野战军(以下简称四野)实施经略华中华南六个省的战略行动。而当时盘踞在湘鄂赣地区的白崇禧集团,他的实力非常强劲,武器兵员充足。
为了加强第四野战军的战斗力,确保能够歼灭白崇禧集团,中央就决定把第二野战军(以下简称二野)的第四兵团暂时划归第四野战军指挥。
而此时,四野的最高司令员是后来被评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二野第四兵团则是由陈赓指挥,陈赓也只是被评为共和国大将。
所以这场在后来人看来的战役中,将军和元帅之间竟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在军事史上让人十分津津乐道。
陈赓将军和林彪元帅都是百战老将了,各自威名赫赫。那么当时到底是什么分歧才让两人各执一词不肯妥协,最终闹到中央去,由毛主席最终拍板决定呢?
师出同门不同际遇,昔日下属今长官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军队,自然不会像国民党军队那样论资排辈,朋党关系十分严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只要是人与人相处,或多或少也会受一些“辈分”观念的影响。
陈赓当时是二野第四兵团的团司令员,他和他的的副团司令员郭天民都曾经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陈赓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并且还是当时的“黄埔三杰”之一。而郭天民呢,也是第三期的学员。
巧的是,林彪也是出身于黄埔军校,在里面就学过,但是他却是第四期的学员。所以实际上来看,林彪应该算是陈赓和郭天民的学弟
在当时陈赓深受蒋介石的信任和器重,所以在守卫三河坝的时候,林彪那时候只是一个连长,而陈赓年纪轻轻却已经当上了排长。
当时三河坝战役中,林彪麾下的兵力损失太多,不得不撤退。但是陈赓看见了林彪的表现,却把他喊来批评了 一顿,他对林彪说:“上级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你就不能撤,否则我枪毙你!”
但是时间一晃而过,二十年前,南昌起义的时候,林彪还只是陈赓部队的一个排长。但是随着革命事业的推进,林彪的军事才能和军事素养开始展现,在党内一路攀升。
二十年后,在准备发起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战略反攻中,林彪已经成为了当时兵力最强的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军队里全都是红军主力的老班底,因此不论从战力还是从革命资历来说都是非常深的。
但是陈赓这个时候只是二野中一个兵团的司令员,在后来被调拨到林彪的四野听从指挥后,更是和林彪处于绝对上下级的关系。
曾经的学弟和下属,如今却成了自己的上级。陈赓没有怨愤和不满,而是非常识大体,顾大局,在应对表现上显得非常成熟。
在刚刚接到中央军委对于自己部队的调令的时候,陈赓对他的助手,副团司令员郭天民说:“我们协同四野主力作战,一定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拣重担子挑,让林总放手指挥我们。”
陈赓之所以这么说,除了是在为郭天民做思想工作之外,决心好好配合林彪之外,也是对于林彪的性子有一定了解之下做出的正确应对。
陈赓说“让林总放手指挥我们”,就是因为他了解林彪,林彪有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就是打仗的时候喜欢事必躬亲,性子稳,常常越级指挥,只是为了确保战局能够万无一失。
林彪比较固执,不像其他司令员那样能够接受下级的建议。就比如在淮海战役中,陈赓在刘伯承司令员麾下的时候,他就对陈赓说:“你们在前方了解情况,就按你们的意见办。”而相比之下,林彪的风格是非常的自我的。
因此在被调拨到林彪麾下后,陈赓必然要做好林彪越级指挥的的心理准备。
对于率领百万雄师过长江的林彪来说,能一举消灭白崇禧这个盘踞华中华南的大老虎,无疑是令人激动的,这会让他的履历更加的好看和辉煌,而且在能够在湖北的家乡父老面前露一把脸。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也是能征善战之辈,有过不俗的战绩。而林彪当时号称共产党的“黑土地之狐”,两者展开激烈对决,但是最终还是林彪这“黑土地之狐”略胜一筹,打得白崇禧节节败退。但实际上,这也是蒋介石政权在大陆大局已去的表现,地利人和都已经不在国民党这边了。
而陈赓和林彪的争端就发生在白崇禧遁逃的时候,两部的人员一度十分紧张,电报电话充满了看不见的硝烟,甚至最终惊动了中央。那么这两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争端而不可妥协调和呢?
各执一端不退让,中央拍板定计谋
在四野渡过了长江之后,白崇禧虽然在华中华南辗转腾挪,但是仍然被解放军逼得喘不过气来,躲不过林彪的步步追杀。
白崇禧见我们解放军的包围圈已经形成,实力强劲,于是果断选择金蝉脱壳,舍弃了武汉,退守到湖南,摆出了一幅强硬的姿态,看上去想要和解放军硬碰硬,实际上却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他准备经由湖南一带进入广西,从而逃脱林彪四野部队的包围圈。而林彪却被白崇禧流露出来的表象给暂时迷惑住,他太想要全歼白崇禧部队的他十分高兴,没有多想,便准备在长沙与衡阳一线发起一场新的“百团大战”,把白崇禧的部队锁死在湖南境内,从而达到全歼的目的。
林彪一边让四野的各部兵团持续向敌人压迫,压缩白崇禧集团的活动空间。同时,他另一边也发电报给陈赓的第四兵团,命令他们向西渡过赣江,经过宜春、萍乡一带进入湖南,对白崇禧集团的醴陵、衡阳、株洲这条战线形成威胁,从而能够很好地配合四野主力部队,发起对白崇禧集团的最后歼灭战。
而在战前陈赓预测到的情况也发生了。
林彪为了确保陈赓这支属于二野的第四兵团能够紧密配合四野的行动,通过电报发起命令,制定他们开进的路线,将陈赓的第四兵团分成了两个梯队,沿着林彪规划好的线路前进。
甚至为了确保陈赓这支部队能够彻底贯彻的他的命令,林彪还专门派人去了陈赓的军中,向他传递了一个指示。
林彪表示,二野第四兵团属于临时调拨,为了能够配合四野的部署,前线的指挥部要求能够和第四兵团师一级的单位通话。很明显,林彪的本义虽然是为了稳妥,但却是非常明显的越级指挥,在军队里是十分犯忌讳的。
分歧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产生分歧的点不是林彪的越级指挥,我们的人民军队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事业,可以不计较这些。但是真正让两边部队对立的问题是由林彪所制定的战略。
当林彪这个命令下达到陈赓的第四兵团的时候,陈赓本人不在兵团,是由团副司令团郭天民召集了各军的军长进行商讨。
当时大家思想上都不能接受这种打法,因为第四兵团那个时候已经进入了江西中部的吉安地区,如果按照命令实施林彪的计划,那么全军势必要转移方向向西进军,最终只能赶上白崇禧军队的尾巴,对于战局没有什么影响。
而且那个时候正处在炎热的夏季,南方多山的丘陵地带也会给行军带来麻烦,不仅很难完成任务,而且会给后续进一步剿灭白崇禧部队的行动造成困难。
但是此时林彪是名义上指挥他们兵团的司令员,对于上级的作战命令,他们虽然觉得不妥,但是也不好明说,于是只好暂时压下,等待陈赓回来后再做决定。
陈赓回到军中后,接到这个消息,经过和大家的研讨之后,同样认为这仗不能打。
陈赓认为,按照他过往对于白崇禧的了解,这个狡诈的家伙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打硬仗的,在面对四野强大战力的压迫下,最大的可能是白崇禧退缩南下,撕开包围圈,保存有生力量,逃之夭夭。
在这个时候,陈赓就非常纠结,林彪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战果,也指挥过辽沈战役,但是他对于在江南水网地区作战并不熟悉,也没有和白崇禧交过手,对于白崇禧的狡诈并不了解。
此时他名义上听命于林彪的四野指挥,但是林彪的作战计划不够周全,如果执行了,对后续的计划有很大的影响;不执行吧,就得戴上一顶“不服从指挥”的帽子。
在这个陷入僵局的时刻,陈赓没有办法,只能向中央发电报,陈述了目前的战场情况,请中央做决断。
陈赓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如果他的兵团能够南下广东,在长远距离上对于白崇禧部队进行大范围的迂回,则可以封闭白崇禧所有的逃遁路线,从而达到全歼的目的。
于是陈赓先在电报里说:“我部人马过万,稍有动作,敌军必有察觉,如若白崇禧立即南下两广,我江北众多战士水土不服,可能会出现非战斗性减员,于后续作战不利。”
随后陈赓陈述了他的看法和作战计划,并且提出了他不同意林彪作战计划的四点理由:
部队渡江作战以来,一直没有得到休息,目前军队全员疲惫,若要进行新的作战,思想上与物质上都要做好准备,不是立马就能完成的。
目前是炎热的夏季,北方的士兵水土不服。目前刚刚到江西吉安地区,就已经有7000多名士兵发生了热病,兵马也有100多匹,如果继续行军,还会持续减员。
根据白崇禧自身作战特点,正面进攻对方只会避战。必须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方针。但是你这一次侧记白崇禧的行动,没有办法达到这种效果。
如果按照林彪的作战计划,大范围的部队行动,会让敌人发觉,向两广地区退缩,造成后续包围作战的失败。
在致电中央军委后,陈赓还报告报了林彪和刘、邓两位司令员,建议由他来率领第四兵团南下广东,绕一个大圈,堵截白崇禧逃向广东和海南岛的路线。
与此同时,他在电报的末尾也不忘作一个附加说明,说部队正集结待命中,随时准备四野的作战计划。
但是林彪收到陈赓的电报后,还没有征得中央和刘、邓两位司令员的意见之后,就自己发电报表态,他对第四兵团重申命令:“我之决心已定,不能更改,立即执行。”
如此强硬的表态,展现了林彪的强势的风格以及他的不满。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非常重视陈赓的电报,在7月16号的时候,毛主席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致电二野、四野以及陈赓个人,明确指出:“和白部作战方法,无论在茶陵,在衡阳以南什么地方,在全州、桂林等地,或在他处,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
此外,毛主席让第四兵团和四野第十五兵团的两个军由陈赓指挥,9月份从赣州进入广东,占领广州后,第十五兵团留在广州经营。第四兵团继续西进进入广西歼灭白崇禧残部,随后再进入云南省,经营云南省。
很明显,毛主席公开支持陈赓的计划,并进行了有力地回应,消除了陈赓对于“违抗军令”的担忧。
而林彪此时也接受了陈赓的建议,不再坚持原先的作战计划。陈赓和第四兵团的全体指战员都很高兴,团副司令员郭天民笑着说:“毛主席的决断英明,按照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我们一定能够和兄弟部队团结战斗,彻底消灭白崇禧集团。”
而犹如秋后蚂蚱的白崇禧,在面对大规模封锁的情况下,蹦跶不了多久,只能率部暂时败退回北海和青州,最终被我们的解放军部队歼灭俘虏,取得了一场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