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给印度造成了哪些影响?
最初,印度在边境上一直蠢蠢欲动,一度制造出相当紧张的局势。面对这样的阿三,中国还是表现得比较克制,还是希望通过和平协商的手段来解决双方在边境的矛盾。
在1960年的时候,周总理还专门起身去了一趟印度,双方举行了会谈,周总理当时就觉得,中印之间在还没有确定边界线的时候,两边都不要采取片面的行动,反正会谈的时候,印度人表现的还没那么夸张。
结果总理前脚刚走,这倒霉印度又开始不老实了,不听劝告,部队又跑去边界上越越线,在中国忍耐的边缘来回试探,中国是真的不想动手的,可是印度这样的做法,让和平解决问题彻底成为了一纸空谈。
第二年,他们的边境部队看着中国现在比较软,因此就拼了命地往前推,边推边修哨所,眼看推进比较顺利,那印度高层的尼赫鲁这帮子人马上表现的如同小人得志一般,想把对面的中国军人从这片地上全部赶出去,部队也在待命状态。
武装冲突终于爆发,印度大败在当时,中国的国际关系处于冰点,而印度却受到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喜爱,或许这就是大哥哥们给的勇气吧。
况且,当时我国正处于自然灾害最严重的那两年,印度估计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欺负一下中国,看你饿肚子的时候,挑衅一下,顺便占点地,这是真的很阴险。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无奈反击。
第一次武装冲突爆发在朗久地区,打了一小仗之后,我方为了避免事态严重升级,意思了一下就往后撤了。可印度政府看到中方军队的这个举动,更是高兴了,觉得中方迫于国内外的巨大压力,选择了撤退。因此印度趁机率兵一路深入禁地。
当时的中国和印度,国际地位确实不太对等。
先看看印度,万隆会议之后,印度的国际地位瞬间提高,而且还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
而当时的中国,日子就过得比较惨了,天灾让无数老百姓都吃不饱肚子,国外还有曾经的老大哥如今翻脸不认人,一直在逼债,当时国家也是相当的困难,苏联、美国都和中国关系不好,反而还去偏袒印度。
印度借此一直膨胀下去,中国眼见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不再现实,当即决定反击,并且当时的战场,主要在喜马拉雅山脉周围,这里的自然环境不用多说,就连专业的登山队都经常在此处遇上困难,更不要说装备并没有那么充足的部队了。
这场战争,从1962年的10月20日开始,一直打到11月21日结束。在战争的开始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仅仅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把印度第七旅全部歼灭,我们收回了原本就属于我们的部分土地后,还是希望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议。
可是印度丝毫没有松懈,还接受了大量来自美英等国的军火。因此,我方在11月14日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反击,把印度部队打得落花流水,两个阶段的进攻 ,攻击歼灭了印度方面8900余人。
然而,我方并没有更深入的追击,而是为了总体和平的角度出发,在赢得战争后主动选择后撤,并且释放了全部印度战俘。在这种情况下能如此迅速地赢得一场战争,可以说让全世界都惊愕不已。
战争过后,印度受到了巨大影响原本,内部的印度民众、印度高层,外部的英美、苏联,都以为这次印度会直接扬眉吐气,挫一挫中国的锐气,可没想到,印度这回输了,还输得如此之彻底。
原本在印度部队向前推进的时候,他们的国内还同时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觉得这次一定是要好好欺负一下别人的,结果这下倒好了,什么都没拿到不说,还把人给丢到外面了,不知道此时的印度民众,会不会替他们的政府感受到别样的尴尬。
这次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印方大败,给印度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小的,首先要看的就是印度的政府方面。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和印度直接的各种各样的交涉,无非就是围绕接壤领土的那一片地区,最后闹了半天也没闹明白,中国是一直都想好好谈的,可是印度偏偏又一直觉得这片地是他们的。
时间一长,双方都暂时先搁置争议,哪一方都不要派兵,让那块地就丢在那。可是上台的尼赫鲁政府,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外加上有超级大国提供的支持,觉得自己已经飘到天上去了,便开始在国内宣扬侵略主义那一套。
当时的中国正在发展自己的,也没空理他们,可是这印度越来越过分,还践踏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驱逐了我国领土上的各类人员,就在这种情况下,我方还是坚持和平谈判,不要把事情闹大。
再加上赫鲁晓夫和中国交恶以后,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然后他亲自访问了印度,这可让印度人民振臂高呼,如此强大的苏联,不跟中国玩了,现在跟印度玩。以后爆发了冲突,苏联不仅会支持印度,说不定还会顺势派兵南下,中国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面对印度一路高歌猛进,中方还是不愿打仗,还是想回到谈判立场。
可在当时,印度人觉得,中方的这些举动并不是想好好谈,而是服软了,这可让当权政府觉得机会来了,带着万千民众的满满期待,大将军就带着部队冲了过来,结果吃了这么大的亏,不知道当时这位将军还有没有脸再回来。
有多少的期望,就有多少的失望。在这一仗之后,第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尼赫鲁政府一下软了一下来,此前,这老爷子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稳住了自己在国内的地位。经过这一场对于印度方面来说“惨烈”的战役,尼赫鲁的支持率也直线下滑,老爷子当时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办法挽回颓势。
当时印度国内的大多数人都觉得,印度能有今天,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家的高层过于轻敌。
你说,中国当时那么困难,你去打个三五年,撑不住了回来了,还觉得有情可原,你信心满满的,我们大家也跟着你一路嚎叫,想着国家肯定能赢,酒都开好了,结果你两个月就被打回来了,这哪个国家的百姓脸上会好看呢?
除了百姓,最丢人的当属军队,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对手单方撤退;第二,交还缴获的武器装备;第三,释放全部战俘。
战败之后,印度还有一个方面发生了转变,那就是外交政策。
此前,印度也是个被殖民的国家,都知道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从本国的领土上攫取了多少利益,本来就应该共同抵制他们,好好发展自己,最起码国力强盛了以后再也不用挨欺负了。
可是印度高层却从这些殖民主义国家中继承了衣钵,认为自己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基础上的。吃了这么大的亏,可是印度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在外交政策上开始有了转变。
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拥护和平的国家,反而跟美国和苏联人混到了一起,天天想着存钱买武器,觉得自己能有有一天东山再起,一雪前耻。
在这种总体的外交方针下,他们还选择了主动修复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关系,把中国附近的国家,能拉拢的都要去拉拢一下,希望集合一切可用的力量,全方位包夹中国,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就是北方最大的威胁
立足长远,这场战争摧毁了印度民族自信不妨可以大胆点推测,这场战争,给这个民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当年这场战争中,印度输了,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输了,因为中国的军队没有进入他们的土地,没有伤害他们的平民,也没有摧毁任何一座城市,甚至没有伤害他们的战俘。
这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一场自卫反击战,对方过分了,我们就打回去,目的达成了,点到为止即可。对于印度这个民族的未来来说,他们不仅仅输掉了一场战争,而是输掉了整个民族的自信心。
印度在被英国殖民后,当英国人离开,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耻辱,相反的,还觉得英美国家的做法确实能够很快让一个国家变得富强,这种极端的想法,从尼赫鲁上台开始,就正式被上演。特别是在这位总理在任期间,印度始终有一颗超级大国的梦想。
而这个超级大国,可以理解为一个超级大的联邦。在尼赫鲁的眼中,这个联邦包括了现在的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一大片周遭的区域。
作为这一片的大国,印度这种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么侵占别国的领土,必然要经历战争这一关,印度人的心里其实早已明白。
后来,就有了我们熟知的一些战争史,比如印巴战争打了这么多年,依旧是个隐患;比如印度出兵斯里兰卡,这些做法都非常的霸道,甚至有点像几十年前的日本。
尼赫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却满脑子想着发达国家的事情,学着人家资本扩张的那一套,仿佛一路都畅行无阻。不说经济是否发达,国家力量是否强大,看看他周遭的这些小国就知道了,就单纯依靠体量与数量,都够这些国家喝一壶了。
而这一片,还有一个国家,是坚决不同意的,那就是中国。
也正是到了1962年,中国当时正经历的内忧外患让印度人看到了希望,在他们眼里这次出兵可不是占几个鸟不拉屎的山头那么简单。蚕食,那说到底就是一步步来的,从有人类开始算,这片土地就跟印度的民族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发动侵略战争,还需要理由吗?
如果当时国家不下狠手,下一步就是整个喜马拉雅山,再下一步就是整个西藏,很多朋友因为印度不够强大而忽视了他们。反而这种国家,冷不丁地给你找点事,才是最危险的。
印度人本来总体文化程度就不高,国内一大堆问题,扩张也是最好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当资源逐步变多,不计划生育也无所谓,大家怎么样都能多分一点。
要实现这一步,先不说国力如何,最重要的就是民族自信。尼赫鲁在的时候,给足了印度这种自信。
于是,民众一边倒的开启了排华的浪潮,觉得在“伟大”的尼赫鲁领导下,印度能一步步走起来,如果中国退让了,屁股后面还有老美和老苏的支持,那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再加上地图上压根都看不到的什么缅甸尼泊尔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场战争,感觉是为了占几个山头,但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就是通过这一场战争,一旦中国兵败,印度人的自信心就打出来了,到时候就会彻底膨胀,今后周遭的局势只会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用了两个月时间,以及战胜后主动撤兵的做法,让印度彻底丢光了人,他们输掉的也不仅仅是几个山头,而是整个民族的自信心。
全世界通过这场战争看到了印度的实力,苏联和美国表面上还是继续支持着印度,实际上却是从这场战争以后,他们不再把印度当作一个可用的力量。民众也对政府极其失望,说好的超级联邦,却连个山头都看不住。
就连不可一世的尼赫鲁估计都没有想到,他眼中已经羽翼丰满的部队,怎么上了战场就跟惊弓之鸟一样,嗷嗷待哺而且还弱不禁风。一个跟中国没差两年建国的国家,却在战争中吃了如此大的亏,这对于民族情绪来说,也是短时间没办法调和的。
一个民族独立后刚刚建立,大多都有一种非常自信的梦,觉得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把国家塑造出来,将来就一定有能力傲居于世界,当一个超级强国,这种自信,几乎每个新成立的国家一开始都会有。
到了1962年以后,印度就没有了。而且,1964年,尼赫鲁去世了。
说到底,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弱国,但是在总体趋于和平的状态下,这些国家只要老实一点,也不至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境地。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奋发图强。
可是这个印度就很有意思了,他们是落后就要打别人,那结局就没必要多说了,无论怎么样的决策,最终都是要以失败告终。
最近几年时间里,我们又能经常看到印度找事的新闻,归根到底,他们一直想从1962年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培养出民族自信,不过比起如今迅猛发展的中国,印度的路还有很长。
那场战争,最根本的影响是彻底摧毁了印度的民族自信心。除此以外,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特别是外交层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一场战争,直接让印度老实了好几十年,不过我们依旧不能掉以轻心,这个国家,在未来说不准还会惹出一些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事情。但是大多时候,我们都把它们当作个笑话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