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1949年,28岁的萧明华在被人称为“阎罗殿”的台湾保安司令部保安处中,受尽酷刑,敌人们对她施以老虎凳、电椅、捆绑吊打等刑罚,还有五天五夜的时间里不许她睡觉,企图让她屈服。纤弱的萧明华满脸鲜血,双臂多处骨折,在日复一日的酷刑中昏倒又醒来,但她始终坚强不屈,只给行刑的狱卒一个轻蔑的眼神。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在狱中,萧明华早就对敌人宣布:“我是一个拥护共产党、拥护革命、支持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者。”萧明华最终牺牲于宝岛台湾,她牺牲的三十二年后,家人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像每一个烈士一样,萧明华将大好的青春年华赋予华夏大地,用鲜血铸成不倒的革命长城,英雄的名字,永远都镌刻在历史长长的石碑上。

年少经历

萧明华的祖籍是广东的汕头潮阳县,民国时,潮阳就已经是一个著名的侨乡,那里地少人多,很多人不得不去外地谋求生路。萧明华的父亲萧子山是在苦水中泡大的贫苦农民,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但很快就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辍学在家劳作,与稻田、黄牛打交道。

少年时,萧子山的双亲去世,为了给父母办丧事,他和弟弟萧子坚用完了全部家当,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和许多人一样外出谋生。萧子山到了上海滩,而萧子坚到了南洋。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萧子山只带着8块银元抵达上海,在这个偌大的,满是失业者的城市中,他干过许多活儿,杂工、码头搬运工、帮厨、贩卖水果……最终落脚于浙江嘉兴,在此地费尽心力开了一个小小的手工织袜作坊,生活渐渐安定下来。

萧子山娶了一位同是潮汕人的妻子,妻子勤俭持家,和萧子山共同奋斗,慢慢地,作坊大了起来,萧家在嘉兴得以过上还算富足的小康生活。

萧子山有五个儿女,萧明华是最小的女儿,自小便是父母和兄长的掌上明珠,全家人都叫她“华宝”,万分宠爱她,但萧明华并不恃宠而骄,相反,她的个性沉着冷静,倔强坚定,又十分懂事。萧明华的姐姐由于幼时患上脑膜炎,留下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和照顾姐姐的事就落到了萧明华身上。

小小的明华常常蹲在门外的跳板上洗菜、淘米,或者坐在灶口的小木凳上,将柴禾填进炉膛,帮母亲烧火做饭。母亲心疼小女儿的操劳,在寒冬时会带着女儿一起睡觉,给予她最好的温暖。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萧子山夫妇没什么文化,所以全力供自己的孩子读书,期盼孩子们能在读书这条道路上出人头地,几个孩子也都十分争气,除了身患疾病的大女儿和一个儿子外,其他都读到了大学。萧明华天资聪慧,又很好学,自幼饱读诗书,能写出比别的孩子都要细腻的文句。

三十年代时局动荡,萧家在嘉兴的手工织袜作坊在混战中走向破产,长子萧明新被调到河南开封工作,全家迁往开封,还在读小学的萧明华不得不融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好在她独立而坚强,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

萧明华很早就立志从事教育工作,小学毕业后报考了河南开封师范学院并被录取,可在山河破碎的年岁里,萧明华哪里能有一张安静的书桌。

1939年,由于抗战爆发,萧明华一家人为了避难又辗转前往重庆,在烽火连天的环境中,才十几岁的萧明华帮着父母料理一切琐事,细心地照顾姐姐,还帮忙照顾兄长幼小的孩子,家人对她都很放心。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萧明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194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重庆师范学校毕业,因为表现出色,她被学校选送到在青木关举办的国语师资训练班,学习国语注音符号的应用和教学,在这个时候,她便打下了坚实的国语基础。

当时的重庆也不是安全的地方,飞机从人们头上盘旋而过,狂轰乱炸,学生们时常在防空洞内学习。萧明华坚持读书,不断上进,更被广大师生高涨的抗日热情所感染。那个时候,她得以阅读许多进步书籍,并开始接触马克思理论,革命的种子开始在她的心中萌芽。

根据当时的规定,中级师范毕业生必须任教两年方可继续深造。1943年,萧明华在当了两年小学教员后成功考入了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四川白沙是个小城镇,但在抗战期间,那里聚集了许多专家学者,萧明华便是在那个时候深得著名作家台静农的赏识。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萧明华由于在白沙住校,和家人聚少离多,在抗战胜利后,她和家人一同回迁。因为有了关系,萧家乘坐的是新式的铁壳轮船,起初一切平静,一家人还有说有笑,不料轮船在途中遇上了国民党的运粮船,船上有荷枪实弹的押运士兵。

那段水路很是狭窄,水流又湍急,两艘船眼看就要相撞,运粮船是木船,若是真的相撞吃亏的自然是它。运粮船上的士兵也着急,向轮船开枪逼迫其转向,枪声响后,轮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在全家人都很慌乱的时候,是萧明华冷静地嘱咐大家不要乱动。

轮船为了躲避运粮船触礁搁浅,因为有萧明华的安抚,全家人才没有在轮船剧烈倾斜时受伤。上岸前,萧明华充当指挥,让全家人有序地上岸,母亲也是她背上岸的。在安全上岸后,萧明华又带着大侄子萧穆张罗着找旅馆,深夜时,一家人才狼狈不堪地安顿下来。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萧穆当时又累又困,在旅馆外找到一张竹椅便躺下睡着了,不一会儿,姑姑萧明华叫醒他,轻声对他说:“外面露水重,容易着凉,快到屋里去睡吧。”

睡眼惺忪中,萧穆看见姑姑仍在忙里忙外。尚且还是个少女的萧明华,遇事已经能够以绝对沉着冷静的态度去面对。而也正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四处漂泊的经历,让萧明华养成了遇事能独当一面的坚韧品格。

身负重任

早在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学习时,萧明华便决心以笔作武器,以挥洒决绝的文字去鼓舞更多的青年投身于抗战救亡运动中,在这一期间,她创作许多散文、杂文、小说,她还结识了《黄河》月刊的主编、著名女作家谢冰莹,谢冰莹诸如《从军日记》《一个女兵的自传》等写尽现实的作品对萧明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萧明华来说,谢冰莹既是朋友,也是老师,她们时常在一起谈论文学,谈论历史,谈论时局,谈论理想,彼此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抗战胜利后,萧明华跟随家人一起回到嘉兴,战时迁往别处避难的大学有许多也渐渐搬回原来的地方,1946年,北京师范学院在北京复校,24岁的萧明华对这所大学情有独钟,决心北上去那里完成自己最后的学业。

年迈的父亲萧子山想回自己的故乡潮阳居住,于是,萧明华送双亲回潮阳后便立即前往北京读书。她自己也没想到,这是她人生的转折。

萧明华在北京师范学院研习《现代汉语》,并继续她的文学创作,发表在《黄河》《北辰》等刊物上。她的文字深刻而隽永,深受他人喜爱,谢冰莹曾说:“她是个聪明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有文学创作的天赋,自己也很用功,将来一定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除了致力求学和进行文学创作之外,萧明华在北京还时常参加学生进步运动。那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先进的革命思想给了萧明华很大的鼓舞和教育,年轻的她满怀一腔热血,在学生运动中一往无前。

在北京,萧明华与她的革命引路人朱芳春重逢。朱芳春和萧明华的哥哥萧明柱是莫逆之交,他和萧明华两人在重庆就认识,两人虽然交流不多,但朱芳春一直把萧明华当做妹妹,在战乱时悉心照顾着她。他们在烽火中分离,重逢于北京城时,两人都很欣喜。

朱芳春明面上的身份是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授,以及河北省北平高级中学校长,暗地里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负责北平及华北地区的情报工作。

朱芳春为人沉着老练,富有亲和力,极其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除了照顾、保护萧明华之外,朱芳春还会给她送去许多进步书籍,有邓初民的《社会发展史》、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施存统翻译的《政治经济学》等等,这些都是市面上的书店不易买到的。

萧明华始终记得从朱芳春手上接过《新民主主义论》的那天,她万分激动:“是毛泽东写的!”稍加翻阅后,萧明华发现书里的每一页朱芳春都为她做了笔记和批注,还划了许多重点,她感激地对朱芳春说:“谢谢朱老师,我一定认真阅读。”

这些书籍让萧明华更深入地了解了进步革命理论,她开始自己到图书馆去借阅大量有关的书籍,并整理写下自己的心得,时常主动去找朱芳春交流心得与国际形势,与朱芳春的每一次谈话,都让萧明华的思想格局更进一步。

一天,萧明华主动向朱芳春吐露自己想做些更有意义的事的决心,她知道朱芳春的身份不一般,兴许能带领她走向更广阔的道路。实际上,中共组织上早就注意到了萧明华,觉得这是个有魄力、有头脑的女子,想要吸收她进入中国共产党,做情报工作。朱芳春得知萧明华的决心后,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暗中观察萧明华的一举一动,以及她在学生运动中的表现。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经观察后,朱芳春发现萧明华内心怀着热枕,做一件事情会有始有终,而行为又很谨慎,言语从不张扬,很适合做情报工作。他向组织请示,组织上表示支持,但首先要尊重萧明华本人的意见。

朱芳春在某个晴朗的早晨问萧明华是否愿意加入他领导的情报小组,加入共产党,为革命工作尽一份力,萧明华听到后,脸上露出掩不住的笑容,朱芳春脸色凝重地对她说道:“做情报工作是很危险的,不仅需要很高的热情,更要有坚定的意志,所以作出决定之前,你可以认真地考虑几天。”萧明华睁大双眼,坚定地对朱芳春说:“还想什么,我早就想过多少遍了,请您转告组织,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革命事业,更愿意为革命事业而死。”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自此,萧明华开始跟着朱芳春学习情报工作的各项内容。她很聪慧,常常一点就通,因为性格沉稳、谨慎,做事周全,所以朱芳春交给她的任务她也能完成得很出色。朱芳春对萧明华说:“不要轻易抛头露面,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去做。”萧明华铭记于心。

归来兮

大学期间进行的情报工作已经使萧明华成为一名出色的情报员,很快就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毕业前夕的一次师生聚会上,萧明华请魏建功教授为她题写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魏教授认为,这首诗阳刚之气太重,不大适合一个纤弱的女孩子,萧明华却笑着说道:“人各有志,女子也能像男子那样当英雄。

”魏教授敬佩这个女学生的气概,为她写下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李清照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竟也是萧明华那短暂岁月的写照。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萧明华即将毕业的时候,在台湾大学任教的台静农教授写信邀请萧明华到台湾任教,台教授深知萧明华国语注音、语音应用的教学功力,也知道祖籍在潮阳县的她会讲一口流利的潮州话,潮州话跟闽南话接近,有助于跟台湾人交流,他认为台湾的大学正需要像萧明华这样的人才

彼时大陆即将解放,台湾局势则十分复杂,我党很需要在台湾开辟新的战场,台教授的邀请正好是一个开辟战场的契机。萧明华和朱芳春向组织汇报了这一想法,组织很快就回复表示支持萧明华的建议。

就这样,在1948年的6月中旬,萧明华奔赴台湾,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的毕业典礼。在去台湾之前,萧明华专门返回老家去探望年迈的双亲,此时父母已经白发苍苍,看到许久未见的女儿,眼泪不觉便流过了脸上如沟壑一般的皱纹。

萧明华满心愧疚地对母亲说道:“您和爸爸为我们吃了那么多的苦,我这个做女儿的,还没有好好地报答你们便又要远行,你们不会怪我吧?”母亲轻抚女儿的双手说:“有你这样懂事的孩子,我这个做娘的就心满意足了。”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在告别了双亲之后,萧明华藏起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只身踏上了前往台湾的甲板,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萧明华到台湾后,选择到台湾师范学院任教,同时在《国语日报》社兼职,不久后,已能在台湾站稳脚跟。没想到,朱芳春在北京的行动暴露,敌人将要通缉逮捕他,朱芳春向组织请示后决定更名于非,到台湾去和萧明华会合。在收到朱芳春内容隐晦的来信后,萧明华开始着手为他赴台做准备。经过与《国语日报》社的沟通后,萧明华为“于非”争取到了副总编的工作。

于非和萧明华在台湾通过一些关系牵线后开办讲座,发动学生群众参与进步事业,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讲座开办后,参与者踊跃,于非和萧明华培养了一批追求进步的社会青年骨干,他们在讲座中,对我党的宗旨、信仰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都表示愿意接受我党的进步事业,于非与萧明华两人在台湾的工作前进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他们还找到了一个“自己人”——报社的责任编辑林军,三人成立了“台湾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与一大批渴求和平的进步青年一起并肩作战。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因为工作的原因,萧明华和于非两人有着密切的往来,单身男女交往甚密很引人注目,梁容若先生便建议他们假结婚,才能更好地将工作进行下去,萧明华表示:“我服从组织上的决定”,于是,在林军等人的筹办下,萧明华和于非在台北公开举行了婚礼。

萧明华内心思念家人,偶尔会和家人通信,信上无非说一些“一切安好”之类的话。假结婚后,他还寄了一张与于非的照片回家,告诉亲人她结婚了,家里人都知道她向来独立自主,所以都表示祝福。萧明华很想回家看望家人们,但她知道自己身负重任,只能把所有的念想藏在心里,而她唯一的期盼就是祖国能早日统一,自己早日平安回到亲人身边。

1949年10月1日,萧明华和战友们聚在一起收听收音机里播放的开国大典实况,分享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当收音机里传出歌曲《东方红》的旋律时,于非轻吟道:“老马皆识途,舍身跟党行。王城光复日,凯歌唱儿听。”萧明华说:“王城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的名字吧?”于非点点头。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解放军横渡长江后,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萧明华众人在台湾的情报工作也更加重要。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他们的工作转入地下,面对的考验也越来越多。萧明华不仅要完成组织上交给她的任务,还不能耽误学校和报社的工作,每天都要忙到凌晨,身体逐渐吃不消,身边的人劝她多休息,她只莞尔一笑:“既然我们已经把生命置之度外了,繁重的工作又算什么呢?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之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出了六次情报,对于解放沿海诸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同时,萧明华和其他同志仍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蒋介石逃到台湾,为了稳固他的统治,他宣布台湾全岛戒严,掀起新的“白色恐怖”,奋力抓捕中共的地下党员。

一次,萧明华邀请哥哥萧明柱到家中庆祝生日,不料两个陌生人闯入,说要请于非演讲。萧明华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但还是临危不惧,微笑着接待他们,他们见于非真的不在,只好离去。

哥哥离开后,萧明华立即想办法和于非联系,将已获得的情报送走,同志们劝她也避一避时,萧明华说道:“我不能动,我一动,咱们就全暴露了……与其被‘一窝端’,还不如单牺牲我一个。”萧明华嗅到了危险,但她还是决定屹然不动,坚定地把工作进行下去。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两天后,萧明华在宿舍被捕。被捕时,她从容镇定地取下后窗外竹竿上的旗袍,向战友们发出了危险的警告信号。

萧明华在狱中受尽极刑,可无论敌人用怎样的手段折磨她,她始终不吐露任何一个字。敌人知道这是一块打不穿的石头,决定将其处死,在要被枪决的前一天,狱友们围在萧明华身边泣不成声,萧明华知道难友们的情谊,她缓缓地站起来,柔声对他们说道:“我早有准备,革命哪有不牺牲的,大家干自己的事情吧。”

她拿出离家前母亲给她的黄杨木梳,因为手指早已骨折,无法自己梳头,她便颤巍巍地将梳子交给难友小黄,让她为自己梳最后一次头。小黄小心梳理着萧明华的长发,泣不成声……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次日,被压上刑场的萧明华突然挣脱跑开,高呼着革命口号,吓懵了在场的士兵,士兵们随即慌乱地向她开枪,年仅28岁的萧明华倒在了敌人的枪下,双目圆睁,如花的生命就此消陨。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萧明华也以决绝的方式,维持着自己的信仰和尊严。

三十二年后,萧明华被追认为烈士,她的家人才知道她当时去台湾是去做情报工作的,被抓捕前的最后一刻还关心着其他战友的安全,向他们发出危险的信号。她的骨灰被葬于北京八宝山,和其他的革命烈士在一起,可不同的是,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生平事迹,只有铿锵有力,却写尽苍凉的三个字:“归来兮。”

28岁女教师在台湾牺牲,32年后被葬入八宝山,到

无需太多语言,洁白无瑕的墓碑,就好像萧明华纯真高尚的一生。战士归来,也始终不会走远。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