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动机和光刻机距离发达的欧美还有多少
大家好,这里是前言论!
对中国来说,发动机和光刻机可更难?中国发动机现在是什么水平?光刻机又是什么水平?什么时候能追平欧美?
想必大家都清楚,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最完善的工业强国。
上到天上的隐身战斗机,下到先进的智能手机,可以说是都没有问题,甚至连一些常年被欧美独占高精尖科技,也正在被咱们中国逐个一一突破。
虽然我国现在依然变得很强大,但是在很多领域仍然是中国科工产业的痛点,其中航空发动机和光刻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
那么问题来了,航空发动机和光刻机到底哪个更难搞呢?首先,先说说发动机,我国的发动机之所以进展有限,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这项技术门槛非常高以外,对于发动机的设计、材料等方面要求也是极高的,此外,还在于发动机需要砸钱,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歼-20用到的涡扇-10发动机就投入进去了几百亿,花费了40年,才让涡扇-10得以量产,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为什么航发如此耗费时间?
首先,是我们工业基础的问题,毕竟从头学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同时研制航发本身也确实非常消耗时间,当然这也是产业结构决定的,因为即使是拥有一流技术的美国,研制一款不说全新的,哪怕只是现成型号的改进型发动机,也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
要这么长时间干嘛?因为航发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上天的,所以说可靠性必然是高于一切,像地面实验、空中实验、多台同时实验,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测试,以保障发动机有足够长的无故障运行小时数,再者说,航空发动机可是给战机用的,步步紧造价昂贵,一位飞行员的培养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经费的,这些还只是表面的一些因素,当然背后的因素就更多了。
开个小玩笑,这战斗机可不像汽车,出了问题直接停车检修了,空中可是没地方停车维修的,所以综合这些因素,对于发动机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而且即使是美国自己来搞,该花的时间一点也不能少的。
尽管航发的研发是如此的艰难,但好消息是我们现在研制的下一代超燃冲压发动机上可以说是完全不输美国,甚至在一些部分还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比如前段时间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宣布,某组合动力发动机首飞成功,据猜测就是我们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已经实现了首飞成功。
下面咱们再来说说制约我国科技水平的光刻机。说到光刻机上的差距,就不仅仅是硏制周期太长的事情了,反而是芯片更新迭代太快,根据摩尔定律光刻机基本上每两年就会升级一次。
在如今万物强调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都需要芯片来实现,而光刻机又是制造芯片的必需品,算是一种刚需。
因此每当光刻机升级之后,相关的制造业都必须以非常高昂的价格升级换代,以确保自己不被行业所淘汰。
我们都知道光刻机的巨头是荷兰的阿斯麦尔,他们每年靠出口光刻机就能赚80多亿欧元,而淘汰下来的光刻机,也就随即沦为了中低端产品,造一些比较低端的芯片,中国的光刻机为啥总落后荷兰的阿斯麦尔呢?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瓦森纳协议”的限制,导致中国只能长期购买中低端产品,直到最近几年,国产的光刻机技术开始有了起色,欧美才开始向我国倾销高端产品。
国产光刻机现在是个什么水平?要是说和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比自然是要强得多,毕竟我们已经拥有来了完整的芯片制造工艺,但和顶尖的阿斯麦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最先进的5纳米、7纳米工艺还没搞出来,不过14纳米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而28纳米的可以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制造出来并且实现量产的,不过这种芯片的水平差不不多相当于2010年的水平。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相关的文章。
深度解析,以我国目前的水平,可以制造多少纳米的纯国产芯片
所以我们造出来的光刻机能是能用,但市场上肯定没人愿意用,比如现在买手机都在追求5纳米工艺的芯片,因为手机这个东西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体外器官了,速度越快、性能越强、它就越好,所以就造成了手机芯片只有最先进的才有人买,才能活下来。
目前我国一直在用补贴保证国产光刻机的行业持续研究下去,直到追平甚至超越荷兰,目前我国最有名的光刻机研制方是上海微电子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甘松中团队。
后者的最新产品目前已经实现了材料零部件以及软件的国产化,但是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那么发动机和光合机最后到底哪个更难呢?综合来看还是光刻机更难,因为发动机性能比最先进的差一点影响也不大,这是因为制衡战斗机性能的标准中,发动机不是占据所有的因素。
而对于芯片来说,还有市场规律制约,特别是手机芯片,性能要追平最先进的才有人愿意买单,不过芯片也是有物理极限的,那就是工艺做到一纳米就基本上到顶了,不过我们现在还有时间慢慢追赶,一纳米工艺总能追上,同时也要另辟蹊径,实现弯道超车,突破1纳米的极限。
毕竟我们现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缺的就是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