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建国初期,中国欠了苏联86亿元军火债,是通过什

建国初期,中国欠了苏联86亿元军火债,是通过什么方式还清的?

1958年,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中苏交恶是指冷战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发生的一系列外交、军事上的对立,其中也有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双方的对立,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一下子将“中苏友好”这块遮羞布下面掩盖的问题全面暴露了出来,特别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从苏联贷款支持战争的后果一下子涌现出来。那么中国为了偿还苏联在朝鲜战争时期提供的高达86亿元的军事债务,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1950年出于对中国国防安全的考虑和对朝鲜的“负责”,我国做出了派兵入朝,参加抗美援朝的决定。(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因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只不过当时由于我国刚从解放战争中走出来,又经历过国民党的一番洗劫,经济上可以说毫无底子,一清二白。如何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同世界上头号军事强国作斗争,并且还要战而胜之,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于是,毛主席跟周恩来总理决定向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求助,苏联当时也急需中国进入朝鲜参战,因而答应了对中国进行军事援助,但是苏联决定部分武器装备可以免费送,但是绝大部分都需要中国出钱购买,拒绝了中国当时以租借的方式授援。双方当时商定,1950的物资全价折算,而1950年以后的援助物资则按半价折算。在之后的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苏联一共向我军提供了60个步兵师以及23个空军师的武器准备,既有冲锋枪等轻武器,也有飞机、坦克和大炮等重武器。他们提供的飞机不仅培养起了我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也在朝鲜战争的后期夺回一部分朝鲜上空的制空权,为我军的后勤补给线减轻了压力。

建国初期,中国欠了苏联86亿元军火债,是通过什

苏联提供的喀秋莎火箭炮更是成为朝鲜战争中让美军吃尽苦头的“原子武器”,因为这是朝鲜战争中我军唯一领先美军的武器。

建国初期,中国欠了苏联86亿元军火债,是通过什

喀秋莎

但是这些军事胜利的获得不是没有代价的,中国是冒着将国运都压出去的风险才从苏联那儿还到贷款,也就是从苏联借钱,然后用苏联的钱购买苏联的军事装备。最后这笔贷款花了我国14年的时间才还清,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笔贷款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吧。

第一部分,就是朝鲜战争期间的武器装备供应。虽然苏联人见不得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一再进展,但是为了避免与美国的直接对抗,他是不愿意自己卷进战争的,所以事实上他们是急需有人进入朝鲜战场替他们打战,为此他们才承诺向我军提供军事援助,但是却不是都是无偿。即使如此,在确定中国通过贷款的方式获得苏联装备之后,苏联依旧没有少为难我国。在轻型武器上,已经在全面换装C14半自动步枪以及AK47自动步枪的苏联,提供给中国军队的却只是他们在“二战”期间使用过的旧武器,坦克也是进过维修喷漆过后的T3坦克等。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因此欠下苏联军火债务30亿人民币,折合成美元就是13亿。

第二部分,1955年迫于国际国内形式的需要,苏联决定从中国的旅顺撤军,将旅顺归还给中国,当时他们留下一大部分的武器装备与军事设施带不走,于是就折合成人民币9.8亿元,这构成了我国欠苏联债务的第二大组成部分。

建国初期,中国欠了苏联86亿元军火债,是通过什

旅顺

第三部分,1950年苏联与我国签订了一系列的经济条约,条约中约定苏联向我国提供车辆、飞机或者其他机器设备等。在中苏关系蜜月期,这些都不是问题,可是等到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人就翻脸了,他们要求中国支付这些装备的费用,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肯定是给不了现金的,于是就变成了债务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欠苏联债务的第三大组成部分。比如,中苏金属公司里面就有很多苏联的物资像医院、飞机、机器设备以及车辆等,都被折算成苏联的入股股份,后来就被折算成债务,共计2071万卢布。

整个还款的过程也是惊心动魄的。1960年正当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开会研讨如何对待中苏越来越严重的分歧等问题的时候,苏联发来通知,撤走所有的援华专家,这就使得当时257个科技合作合同被迫停止,其中就包括当时很热门的核武器的研发工作。至于苏联当时有没有催促中国“还债”,也就是“逼债”,即使在中苏关系最为恶劣的时候,也没有听到中国的官方提到苏联“逼债”一事。但是熟悉的人就会知道,中国在近代曾经饱尝贷人家的款、受人家的管的苦楚——用通俗一点的语言就是拿人手短、吃人嘴长。我们既然不同意苏联的主张,不按他的意志走“他老人家”走过的路,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自然是不能再在受苏联经济上的制约了,再加上当时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强烈,毛主席就决定:“明年还清这个债。”于是全国上下在“不争馒头争口气”的思想影响下,不顾本国已经严重缺生产生活基本物资的情况,勒紧裤腰带,准备尽快还债。

但是,有一段时间,赫鲁晓夫因为遭受到西方的打压特别厉害,需要暂时获得东方的中国的支持,中苏关系一度缓和,从1960年到1961年底,苏联曾经一度恢复对中国经济与国防建设的援助。1961年2月,赫鲁晓夫在主动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提出,只要中国有能力仿制,苏联愿意向中国提供当时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的样品和全部资料。2月27日,赫鲁晓夫又致信给毛主席,说苏联知道中国困难,愿意向中提供50万吨古巴糖和100万吨粮食。但是中国政府不愿意为了这些“蝇头小利”牺牲自己的原则立场,也不愿意再欠苏联的债和人情,于是就谢绝了他的“好意”。

建国初期,中国欠了苏联86亿元军火债,是通过什

赫鲁晓夫

1961年3月,苏联政府又主动地提出,中国所欠苏联的10亿卢布可以分5年偿还,而且不加利息。这一消息一经传播,人们似乎看到中苏两国有可能又回到蜜月期间的迹象了。但是好景不长,就在同年夏天,中国与苏联因为阿尔巴尼亚严重恶化之后,苏联又开始不履行承诺了。后来,两国由两党的意识形态的冲突上升到国家利益冲突的地步,于是毛主席全国上下总动员,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真所谓“借钱要忍,还钱要狠”!

首先,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才十几年,根本不可能构成还苏联债务的主力,但是中国的农业经济还是有所恢复与发展的,于是为了满足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为了早日还清苏联的债务而努力,国家通过价格管制以及计划分配等手段,将在我国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生产的结果组织起来。同时,同样是优秀发展重工业的苏联,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产品也是受欢迎的,于是中国就用了自己拥有比较优势的第一产业,像猪肉、鸡蛋与苹果等农副产品来还债。举个例子来说吧,就拿粮食与生猪生产大省河南省来说吧,当时也正处于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比如郑州市肉联加工厂是远近闻名的生猪加工厂,每年的冬季前后的半年时间里,每天要杀5000多头猪,因为它们都被当成了外汇,用于偿还苏联人的债务了,所以当时该地区的猪肉几乎不在市场上流通。而且,不要以为有东西交换就可以了,据说当时苏联在接收中国的苹果的时候,还制作了一个圈,凡是比这个圈小的都不要。

建国初期,中国欠了苏联86亿元军火债,是通过什

其次,虽然第一产业农业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但由于这种比较优势并不是产业优势,而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堆起来的,加上其又没有什么附加值,所以被用来偿还苏联的军事债务是非常吃亏的。1960年,因为自然灾害加上产业政策偏重重工业、粮食的产生受到极大影响。所以我国改变了用农产品来还对苏联的外债的政策,经过苏联同意,中国开始用自己的另一种资源禀赋还债,那就可可托海生产的稀有金属矿产。实际上,中国自古就是资源禀赋结构极好的国家,各种资源都有,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还没有发展到那种地步,所以有一些矿产资源即使被发现了,对我国暂时还是没有用的。但是苏联的重工业就不同了,他完全有能力利用起中国的资源——虽然中国之前因为经济的不发达所遭到的资源被掠夺的事情也是民族灾难之一,但当时中国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用这种急功近利的办法偿还外债。

为了早日还清印度苏联的外债,早日摆脱对苏联的依赖,可可托海在自治区冶金局工业局局长的带领下下进行了浩浩荡荡的稀有金属保出口大会战。在气温几乎都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的1960年冬天,在那个保暖设备远没有今天发达的年代,广大职工日夜加班,靠点火烤化积雪、用风钻打炮眼等方法方式进行着稀有金属矿的开采。因而,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矿产为我国还清对苏联的外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后来的资料统计,可可托海为我国还的对苏联的债务大概占我国对苏联总体债务的35%。

建国初期,中国欠了苏联86亿元军火债,是通过什

可可托海矿坑

终于,我国于1965年还清了对苏联的全部债务,这不仅意味着我国摆脱了对苏联的依赖,对苏联的亦步亦趋,成为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的开展国家建设与外交建设的开始,同时也是我国人民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的体现,虽然它也曾让我国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但是这样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毅然屹立于东方,也正是由于偿还这笔债务,我国不断地加强经济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说它为我国赢得国际信誉与国际尊重,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