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敢说真话的男星被下架
娱乐圈每年多少起明星与经纪公司因解约而撕X?
估计没人数得清。
毕竟好聚好散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最近的一起,实在很恶劣。
这恶劣不在于艺人咖位多高、风波闹多轰动、声明发了多少张。
而是,所有人都无法只是吃个瓜了。
本来是见多了不怪的娱乐圈内撕X,演化成了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丑闻”。
怎么回事?唠唠。
上周,许久没登脱口秀舞台、连年初的本命节目《吐槽大会》都不见踪影的池子,突然在微博发了篇长文。
开头是熟悉的池子式开场白,“大家好我是池子”,让飘一秒穿回他每次的脱口秀开场。
而他接下来讲的,也的确“好笑”,荒唐的那种。
原来池子很久没露面是事出有因——他一直在和老东家“笑果文化”打官司,接不了工作。
笑果文化,内娱大家最熟悉的脱口秀综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最出圈的脱口秀明星和编剧李诞、池子、程璐,背后的公司。
按文中叙述,从去年起,池子就发现笑果拖欠自己演艺报酬,提出异议之后,笑果停止了他的一切工作。
之后就是双方漫长的拉锯战——
池子想和平解约,笑果不同意。一方要求公司付清报酬,一方要艺人赔3000多万。
话至此处,还只是一般的合同纠纷。
但,接下来的一段话,却让舆论瞬间炸开了锅——
池子称,在没有他本人身份证、银行卡,没有司法机关调查令的情况下,中信银行竟然擅自调出近两年的银行流水打印,寄给了笑果文化。
当他质问中信银行的时候,银行回复,这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配合大客户要求。
一句话,飘就感到一股子大清朝腐朽气扑面而来。
原来这年头,个人隐私还是奢侈品。
“大客户”才有权维护自己的,且随意查看别人的。
“小客户”,只有任人查看的份儿。
更别说,这“大客户”其实没多“大”,一家传媒公司。
“小客户”也没多“小”——池子是个名人,好歹有平台发声维权。
换你我这些普通人呢?怕是连敷衍的道歉都别想得到。
没错,中信银行敷衍地致歉了。
以一种如今流行的“夜半无人发声明,第二天白天俨然没事人”模式。
未按规定办理,给支行长撤职了,我们道歉了。
之后呢?没了。
“侵犯个人隐私”的违法性质,被暗戳戳模糊成了“银行内部违规”。
笑果文化就更“刚”了。
避重就轻得明明白白——
声明中半点没提,大众最关心的“能随意调取当事人银行流水”具体怎么回事,只给了一句模棱两可的“所有行动都在法律框架内”。
唯一说得斩钉截铁的,是池子的确未经公司允许擅接商业活动,违约了。
言下之意,我们没错,具体情况暂时不能跟大家公布,但池子肯定是做错了。
真当代迷惑逻辑。
先不管池子有没有接“私活”,笑果联合中信银行泄露私查客户私隐,怎么也不可能是合理正当的。
即便池子真的违约,笑果以这种方式为“违约行为”取证,也是属于非法取证。
这么说话,是觉得错误可以两两抵消,还是骂不能只骂一边?
至于池子究竟有没有如笑果所说,擅自参加商业活动,看架势,又一笔说不清的旧账。
被笑果盖章为违约的活动,《寻谣计划》。
前几天活动主办方在微博发文解释,池子是《寻谣计划》发起人的老朋友,只是应邀帮忙,且活动是“公益活动”,而非“商业行动”。
但,说是这么说。
也有人觉得,商业、公益活动不是这么界定的;池子的做法,确实有错。
不付费给池子=不付费给笑果
你们的友情损害了别人公司的利益
说实话,飘飘并不想过多讨论艺人违约界限、谁输谁赢、谁该赔偿谁。
一场解约风波,发酵至今,结果无论怎样,损失早不可能只“光临”一方——
公众层面,信息安全,隐私泄露,关乎每一个人。
若对这方面的处置,仅停留在笑果和中信银行的敷衍回复,那么损伤的就是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至于池子,浩浩荡荡一场风波的发起人。
把这些事直白地公诸于众,对他来说未必是“最优选择”。
太多人更擅长把手中的对方把柄,作为安稳谈判、和平收场的武器。
池子的做法,却是在进一步拉扯开他脚下本就隐隐存在的一条大缝。
一边可能是长时间的官司、巨额赔偿金和无法接工作、被市场遗忘的未知往后,一边是得罪后的妥协。
跳到哪边,都不再是原来的平地。
但主人公是池子,惊讶吗?
至少飘飘不太惊讶。
池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很多人叫他暴躁95后。
在最初让他出圈的《吐槽大会》里,他是年轻有天赋的脱口秀新星。
有才,所以能说,真实,所以敢说。
但这是全部的池子吗?
《仅三天可见》里,姜思达对池子的第一句形容,是他很奇怪。
这个“奇怪”,很多人都能get到。
一方面,池子确实很真。私下在微博,和台上的脱口秀,是一个池子。
想说的时候,永远充斥着池子式的不留余地。
拜他自己所赐,大家早就知道池子和笑果文化的矛盾,不是第一天。
但另一方面,这种不留余地,又经常冒犯人。
池子微博上被骂的次数可不少,而且通常中间没什么“误会”——都是他自己招的。
连《仅三天可见》里,姜思达带他去朋友餐厅吃饭,一道黑鳕鱼,他当着人面喊,“像不像油炸大便”。
惹得姜思达很无奈,忍不住说“你能礼貌点吗?这是我朋友的店。”
而,这种冒犯,从始至终很难考虑到别人的情绪。他表达他自己的。
真实,也能招人讨厌吗?
能。
没人打从内心喜欢熊孩子,他们纯真,但同时也不周全、混不吝。
池子就是穿着恐龙服嘻嘻哈哈,把姜思达弄懵整尴尬的熊孩子。
没长大也不想长大,做的都是“不符合身体年龄”的事儿。
所以他一出手,背后不是计算过得失、一击必中的绝招。
而是个不听话、到处刺的刺头儿。
戳到点了,就大家都乐呵。
戳某些点上,一部分人不舒服。
提醒吴亦凡的粉丝,你们这么刷榜,他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水平
戳太偏了,大部分人都觉得冒犯。
但这样的刺头,一定是能获得一部分大众喜欢的。
因为池子是个脱口秀演员。
而脱口秀,作为舶来品,说白了,从来和网友口中的“善良”“情商高”无关。
它有关冒犯和自由表达,就是哈哈哈着质疑。
不是每次都对,但质疑的态度要先行。
说句不好听的,池子做脱口秀演员,是真实、是天赋,也是刚刚好。
也因此,池子和他相识于微、一路从幕后段子手,走到台前脱口秀明星的好兄弟李诞,区别很大。
池子注定不会被资本喜欢。
李诞在某种程度上,却能做到让资本和大众都喜欢。
之前李诞上《十三邀》的时候,曾聊过池子。
他眼中的池子,是拒绝苦大仇深、很少悲天悯人的叛逆小孩。
他没有这种苦涩
或是这种挣扎、矛盾
不是说他不思考
他也有愤怒
但我觉得他没有把这些事放得很重
他不是那种享受忧伤的人
他比我叛逆多了
哪怕怀有不满和愤怒,也都是个人情绪的表达。
一句话,他是去社会化的。
或者说,有意地避免被社会化。
池子说过,自己对社交应酬毫无兴趣。
有时自己在无法推脱的社交场合,做了一些“社会人”才会做的事,他会本能地对此感到厌恶。
我觉得自己天天这么洒脱
一点都不社会
但我发现自己
特别社会的时候
我就还挺厌恶的
他们两人,形成了奇妙的互文。
纵然各自对这个社会和时代都有不爽,但李诞向内自我消化,池子向外精准狙击。
他不怕得罪人,甚至不屑与求和的“敌人”讲和——
前年某次节目,汪苏泷假吹笛子,池子直接在微博开炮。
中国娱乐圈太吓人了
你们看不出这笛子是假吹吗
为了个才艺
我的天至于吗
事发后,汪苏泷躺平任嘲。
承认为了节目效果假吹,并主动在微博PO了自己吹笛子的视频。
他还申请加池子为微信好友,并在几个月后参加《吐槽大会》,大方地把这件事拿来自嘲。
汪的姿态已经很低了,但池子并不买账。
他一直没有通过汪苏泷的好友申请,也没有参与当天节目的录制。
这里或许有一定的综艺效果,但拥抱讲和的大团圆戏码,对池子一定是无效的。
毕竟,无论是从节目热度,还是当事人的口碑来看,这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但池子没有接受。
他这种拒绝作假的性格,和他在脱口秀的表现一模一样。
台上的他,永远态度鲜明,甚至锋利。
娱乐圈没谁敢惹的宁静,他直接说:当了30年的巩俐接班人也没能继位。
顺便cue还常逛江湖的章子怡——紧接着就上班了。
和师父郭德纲闹翻、被逐出德云社的曹云金,池子笑话他:“云”字被郭德纲收走,所以给自己相声社起名“听云轩”。
在他看来,脱口秀就应该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它必须得是“真实”的。
而李诞,倾向于将脱口秀看做一门手艺。
好笑,排第一位。
对于池子来说,当作为底线的真实,要被限制、剥夺的时候。
他不甘心、不接受。
哪怕以前途为代价,也要捍卫这个尊严。
要么就创作
要么就可以“死”
这种拒绝被驯化的属性,或许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更符合这门艺术的表达初衷。
但它却不一定适应娱乐圈的环境,甚至不适合处处是规则的各层圈子。
所以观众发现,几乎同步起家的李诞、池子,几年的时间,慢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路径。
这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在时代浪潮下,他们跟着潮水选择了各自的方向。
有些后浪的命运,或许已经埋下了伏笔:韭菜。
池子,或许也是万千韭菜中的一颗。
但在收割的季节,他也要梗着脖子,溅镰刀一身血。
池子和笑果文化的拉锯战,或许还将持续很久。
这场风波,除了劳资关系纠纷、中信银行侵犯客户隐私被大众讨论之外。
飘飘更可惜于,一个脱口秀演员的职业生涯,或许因此陨落。
以及,我们的脱口秀环境,终究还是经过妥协、失语、美化的。
就像20年前,玩朋克摇滚的大张伟。
他顶着“中国第一支未成年乐队”的头衔一战成名,却在人气最旺、口碑最好的时候,转头放弃摇滚乐,投向“摇滚人都鄙视的”teen pop。
被问到为什么不唱摇滚的时候,他说: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做摇滚乐的社会。
脱口秀的尴尬境遇,何尝不是如此。
回想2016年,《吐槽大会》第一期上线,全网疯狂。
这个仿照美国《Comedy Central Roast》的综艺,无论从节目流程还是内容设置,都震碎了国内观众的三观。
那一期的池子像攻击中的战斗机,调侃演员王琳“年纪大”,他以“我看你的照片打飞机,都算乱伦”来形容。
虽然字幕隐去了,但,始终是在舞台上说了这样有尺度的东西。
王琳也没“怂”,轮到她上场的时候,如数反击了回去。
这一场可以说罕见!
观众没见过这么大胆直接、赤裸裸的吐槽形式,更没见过车速飞起、言辞犀利、甚至冒犯的吐槽内容。
它与我们的网络环境、文化内核,甚至社会礼数都显得格格不入。
或许是尺度太大,火力太强。
三天后,这期节目全网下架。
笑果团队重新掂量、摸索,半年后,经过“整改”的《吐槽大会》上线。
他们在重重限制之下,尽力把脚迈到了安全范围内的最大步伐。
请来的嘉宾:李小璐、曹云金、大张伟、薛之谦……几乎都是槽点体质。嘉宾之间玩得很开,相互揪着“黑料”一通狠打,人人嘴贱毒舌。
他们触碰到了节目成功的核心——放得下,才能拎得起。
正如池子评价凤凰传奇的那期,因为他们放下一切,敢于自嘲,所以节目效果非常好。
可是在节目火了之后,随着咖位越来越大、粉丝越来越多的明星的加入。
脱口秀演员和嘉宾之间,慢慢“放不下”了。
题材、尺度,不仅受到上面的限制。
所有人的稿子,还要经过明星团队的审核。
很多所谓的“槽点”,不过就是隔靴搔痒的段子。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身高、外貌、年龄、性格、情商这些放之四海皆能被嘲的硬通货。
徐峥的头发、周震南的身高、萧亚轩的恋情、朱丹的口误……说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吐槽大会》也不再是相互攻击、释放自我的场合,反而成了明星宣传、洗白的平台。
第一季攻击性多强、多好看
到二三季攻击性开始变得
越来越弱、越来越弱
另一方面,笑果文化在几年前尝到了脱口秀的红利之后,对脱口秀演员的资源也在竭力开掘。
这本是件好事,它让更多地下的、有才的脱口秀演员们,有了可以走上来的机会。
但采着采着,资源就变枯竭了。
从去年夏天开始,先是《脱口秀大会2》,然后是《吐槽大会4》,中间穿插着前年录制的《笑场》,现在是《脱口秀大会3》海选。
一整年的时间,脱口秀节目没有停过。
而观众看到的,永远是那些熟悉的面孔:程璐、思文、王建国、卡姆、庞博、张博洋……
他们像赶场一样,从一个节目跑到另一个节目。
先不说观众会否视觉疲劳,就这么高密度的工作环境,似乎也很难保证持续创作出优秀的内容。
《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冠军庞博,到第二季已然露出疲态。
靠灵感支撑创作的张博洋,在《脱口秀大会2》的决赛现场临时退赛。他已经在用段子表达情绪:这种走量的、限时的产出要求,并不是正确的创作模式。
我真的没有办法
为了一个喜剧节目
而放弃生活本身的快乐
几乎所有的脱口秀演员,现在都很难。
但只有池子,做了那个“主动起义”的士兵。
他和笑果文化的这场风波,让网友关注到了一个点:
池子本名叫王越池。
越池,意在“不越雷池一步”。
但池子不仅越了,还搅翻了这潭死气沉沉的水。
剩下的人,面对好不容易开垦出的自留地,看着它快要被资本影响、被环境控制、被商业裹挟、被流量检阅,却无能为力,或者无动于衷的话。
那么,最后留在池子里的,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