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导语:

前段时间,抖音推出了名为“珍珠妆”的特效,复刻了热播剧《清平乐》中“曹皇后”的妆容,一时间大家纷纷开始尝试看自己适不适合这种装扮,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古装剧中很少看见这种妆容,这种妆容真的是宋代才出现过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特殊的妆容?这种妆容又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

确实,现代的大部分古装剧因为要迎合当代人的审美所以往往采用现在看来比较好看的妆容,所以导致大家不太了解我们中国本身的传统妆容文化。其实我们自古以来就拥有自己的“美妆文化”,无论是“对镜贴花黄”还是“懒起画蛾眉”其实都反映了这一点。那接下来就为大家仔细的讲一下“珍珠妆”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的。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清平乐曹皇后“珍珠妆”)

一、从先秦到唐宋:古代女子妆容是如何演变为“珍珠妆”的

先秦风尚:白粉敷面,点唇画眉

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女子以白粉敷面显示肌肤白嫩、青春貌美的所谓“白妆”。当时女子会把胭脂涂抹在脸颊上来显得气色好。先秦时期的社会审美中还颇为在意女子的嘴唇之美,所以爱美的女子也会把胭脂抹在嘴唇上,称之为“点唇”,与现在女子抹口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在中国古代对于眉毛也是十分看重的,他们认为眉毛是人元命的外在象征,所以女子从很早的时候就很重视对于双眉的修饰,这一点从《楚辞》、《战国策》等古籍的记载中都可得到验证。古人画眉的过程和现代几乎一致,都是先把原生眉毛刮掉,然后再用颜料画上想要的眉形,比如当时流行的长眉,或者是状若蚕蛾的蛾眉。把这些步骤完成之后,这样一个先秦时期流行的妆容也就完成了。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复原先秦妆容)

秦汉潮流:愁眉啼妆,花样愈繁

汉代时,出现了粉末状和固态状的铅粉,女子敷粉变得更加便利,但与前朝不同的是这时候的女子喜欢在额头上涂抹朱粉。

在汉朝时期最流行的便是名为“愁眉啼妆”的妆容,“愁眉”即是把眉毛画的细长而弯曲,眉梢向下,就好像是因为一些事情发愁皱眉一样,“啼妆”呢,则是在眼下涂上白粉,让人看上去像是刚刚哭过一样。这种妆容很好的体现出了女性弱不禁风的脆弱美,让人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保护欲,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出在汉代对于女性形象脆弱,娇媚,柔软的认知。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复原愁眉啼妆)

除了“愁眉”以外,两汉作为我国古代画眉的鼎盛期,上承先秦诸国习俗,下开魏晋隋唐之风,出现了花样十分繁多的眉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长眉不同的衍生眉式,比如“八字眉”、“远山眉”等,比如汉成帝时期的宠妃赵合德就十分喜爱“远山眉”,再配以少许的胭脂,显得慵懒娇媚,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感觉,这种淡妆就是有名的“慵懒妆”,除了长眉的衍生眉式,汉代还曾一度流行“阔眉”,即比自然生长的眉毛更加粗阔浓重的眉毛,有点像蜡笔小新的感觉。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阔眉示意图)

魏晋风骨:华丽浓艳,浪漫自由

时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浪漫自由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当时的女性的妆容也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妆容由原来的淡雅朴素转变为浓厚艳丽,比如流行的“酒晕妆”、“飞霞妆”、“桃花妆”等都采用了大面积涂抹朱粉的手法来显示女子的艳丽娇媚和自由奔放。但是在当时最流行的妆容则是“额黄妆”,“额黄”就是把额头涂黄的装扮,《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花黄”就是额黄,所以在电影《花木兰》中,刘亦菲所饰演的“花木兰”的妆容的还原度实际上是很高的。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花木兰额黄妆)

此时女子画眉就基本上承袭了前朝的风尚,喜欢画长眉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人们喜爱小巧精致的唇妆,所以在敷粉的时候往往会把嘴唇一起敷成白色,再用唇脂重新画出唇形,大体的感觉与日本的艺妓妆很相似。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日本艺伎妆

唐代气象:盛世气韵,浓墨重彩

唐代女子妆容估计在古代妆容里是大众认知度最高的,很多电视剧和电影里都有过对唐代妆容的还原,因此大家对于唐妆还是比较熟悉的。我们都知道,唐是中国历史上特别繁华鼎盛的一个朝代,在开放的盛世,女性的妆容也变得更加倾向于浓艳,妆饰的手法越来越多样化。除了盛行的红妆以外,还有黄妆、花钿、斜红、面靥、点唇、眉黛等妆饰手法。

黄妆就是我们上边讲到过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额黄妆。花钿则是在额头双眉之间贴上剪好的花、鸟、虫等图案;斜红则是在脸颊上方靠近额头的地方画上像是伤口的月牙状的红印;面靥又名“花靥”,即在酒窝处用丹青、朱红等点出各种形象,比如月牙儿、钱样等。点唇就是用唇脂在嘴唇上点出不同的花样,比如半边娇、大红春、小红春等,主要的样式还是以娇小为主;眉黛即画眉,唐朝时期眉毛的样式很多,唐初尚粗眉,唐中时流行又短又宽的桂叶眉,后来又流行过八字宫眉。唐朝时期,女性的妆容样式繁多,具有浓艳娇媚的特点很好的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盛世气韵。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唐妆示范图

大宋风华:清秀淡雅,珠光宝气

宋代女子的妆容依然保留了涂脂抹粉的基本要素,红妆仍然是宋代女子装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在继承前朝遗风的同时,宋朝妆容逐步变得淡雅,清秀,在宋代流行的妆容被称为“三白妆”。所谓“三白”就是额头、下巴和鼻梁三处着重涂白,听起来和现代的点高光十分相似,但是差别还是很大的。

当时女子不再追求妆容的浓艳,所以不再涂抹过多的朱粉,而是略施粉黛,让自己的脸上透出一点点的微红而已。在眉形的画法上,宋朝继承了前代的柳叶眉的画法,一弯细眉,更能体现女子的纤细柔弱。

说了继承,那么接下来就要说说创新了,宋代喜爱淡雅清秀,所以在前朝妆容中面靥、额黄、斜红的位置全部饰以珍珠,这也就是“珍珠妆”的由来。用珍珠装饰妆容既可以很好地和整个妆容相融合,显得人在淡雅清秀的同时而不失奢华,又能够很好地补充脸上的空白,让整个妆容显得贵气无比,可谓是一举多得。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珍珠妆示意图)

二、宋代珍珠妆盛行的原因

1、儒学复兴,理学兴起

宋代时,原本由于自身局限性和外在社会原因沉寂一段时间的儒学再次复兴,经过整合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理学。理学崇尚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即人们不应该放任自己的欲望发展,所以女性也不该过多的去追求浓烈艳丽的美,男性也不该有这样的审美观。所以前朝的浓烈艳丽的妆容是不符合理学对于女性的要求的,理学崇尚的更多的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理学的复兴对于宋朝整个的社会思维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整个社会都开始崇尚这种素雅的美,所以宋代女子的妆容和服饰都与前朝华丽浓烈的风格有很大的区别,开始偏向于素淡清雅。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宋制汉服)

2、崇尚文风,以雅致胜

我们都知道宋初“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宋自立国起就是一个崇尚文治天下的朝代,所以对于文人十分优待,宋代文人得以在这一时期“幸福生长”。而对于文人来说,高雅已经成为他们刻在骨子里的特质,他们崇尚的东西也一定要是高雅的,那么,像前朝一样艳丽的妆容,即使内心觉得漂亮,但作为士大夫的品格要求也不会允许他们去追求艳丽美,所以宋代文风影响下的文人也转而追求素雅之美。

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下,“珍珠妆”应运而生,它既保留了前朝妆容的美感,又利用了相对来说更加高雅的珍珠来替代胭脂,让整个妆面看上去既素雅又不失奢华,十分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以及价值观。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清平乐 珍珠妆徽柔)

3、经济繁荣,国家富足

宋代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峰,商业贸易十分繁荣,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当时的宋朝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空前兴盛,经济的繁荣也就造成了国家的富足。“珍珠妆”全妆都由珍珠构成即使是在人工养殖发达的今天珍珠仍然是十分珍贵的饰品,更遑论宋朝。这样奢华的妆容能在宋朝形成了一种风尚,离不开宋代经济的支撑。雄厚的财力才是珍珠妆得以风行的根本。

经济的繁荣让人们舍弃了原有的胭脂,改用了更加符合当时审美观的珍珠,如果没有经济支撑,这样奢华的妆容即使受到追捧也绝不可能会成为一种流行。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繁华景象)

三、“珍珠妆”对于后世所造成的影响

从珍珠妆对后世的影响上看,自宋朝起,女子妆容开始崇尚秀美清雅,不再像唐朝时期追求浓艳美,可以说是宋朝开启了这样一个崇尚清秀的审美时代;从后世对于宋朝女子的印象来说,我们看到“珍珠妆”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联想到宋朝女子清秀素雅的形象,无论是宋代的妆容还是服饰,它们都影响了后世对宋代社会风尚的认知,另一种角度来讲,宋代女子造就了“珍珠妆”,“珍珠妆”又反过来塑造了宋朝女子的形象。

珠光宝气:宋朝女子为何热衷于以珍珠为面靥的

(后世眼中的宋代女子)

小结:透过“珍珠妆”,我们也可以去尝试接触更多的中华文化

“珍珠妆”的盛行引起了大家对于中国古代妆容的兴趣,今天也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珍珠妆”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的原因,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有趣的的妆容,希望大家可以去了解它们,甚至可以尝试去复原它们,看一下古代的女子是如何对自己进行妆点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了解,也许你会从里面发掘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女子面部化妆探析》

2:《太平寰宇记》

3:《宋史》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