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球做CT的科学家黄大年:让某国的航母演习舰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你知道黄大年吗?
他在年轻的时候,曾在日记本写下了“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的豪言壮志。
后来,他留学海外成为赫赫有名的航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专家。
在英国,他拥有了别墅、豪车,过上了精英阶级的生活。
面对祖国的召唤,黄大年以最短时间辞职、售卖别墅、办回国手续。
黄大年说,“祖国帮我实现了大学梦、出国梦,是时候为她实现中国梦了。”
他回国后,打破了国外对于我国的技术封锁,让中国正式进入了“深地时代”。
有外国媒体报道说:
“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黄大年1958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每次出差回来,行李箱里都会装满新买的书。
1966年,8岁的黄大年和父母一起下放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但是父亲告诉他,绝对不能放弃学习。
“中国的未来不能没有文化知识。”
高中毕业后,当地的地质队招航空物探操作员,17岁的黄大年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
工作后,当黄大年第一次从飞机上俯瞰大地时,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也从那刻起,他心中的“地质梦”也悄悄发了芽。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黄大年欣喜若狂地拿起书本,成为高考大军的一员,为了实现自己的地质梦,黄大年以超出录取分80分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
大学毕业时,黄大年在毕业赠言的本上留下了一句: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而这句宣言,黄大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生。
黄大年考取硕士后就留校任教。短短几年,他也从助教成长为讲师,后来又在33岁的时候破格成为副教授。
本来,黄大年的人生会按照既定的轨迹,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但是在1992年,黄大年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那一年,“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启动。黄大年成为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的人才之一。
启程前,他对送行的同事说:“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经过四年的学习,黄大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该系获评优秀学生中唯一的海外学生。
经过国内批准同意,他在英国继续从事探测深水油气和水下隐伏目标的研究,并在航空地球物理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和研发部主任。
当时,黄大年主要从事海洋和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方法、技术和装备研发,这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中,而这一技术也成为了世界各国科技竞争乃至战略部署的制高点,更是成为了强国展示实力的重要标志。
黄大年曾用生动的比方解释过自己的工作:“医学上我们用CT(断层扫描)给人们检查身体,我的工作就是给地球做CT。”
当卫星、飞机、舰船上搭载了这一设备之后,就相当于装上了具有透视能力的“千里眼”,可以看到地下数公里深处的结构状况,也可以发现水下几百米深处一辆卡车大小的目标。
而当时,海外的技术已经成熟,而中国却刚刚起步。
早在二战时期,日本人在中国东北长期勘探寻找石油,未能发现大庆油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探测能力还不能抵达相应的深度。
而现在,我国矿产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3,未探明的资源往往藏在地下500米至4000米乃至更深的地方,西方国家的勘探开采技术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时,我国却大多小于500米。
黄大年曾经形象的对比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差距:
人家是“导弹部队”,而我们还是“小米加步枪”,其中的一些“步枪”还是通过进口获得,“高精尖的装备人家禁运”。
2008年,吉林大学希望黄大年可以回国执教 。
黄大年接到邀请后,没有一丝犹豫,立即决定:回国,回东北。
并且用最短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妻子开的两家诊所。
黄大年的妻子张艳在卖掉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后,蹲在一堆医疗器械里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
当旁人不解,为何他会如此决绝的回到祖国时,他说:
“当年父亲在临终的时候对我说,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
“所以我作为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
回国之后,黄大年就变成了“拼命黄郎”。
他从在英国下班后就不谈工作跑去游泳、健身的黄大年变成了没有“下班”的工作狂魔。
他总觉得,自己在国外那么长时间,回来了要把这些时间补给国家。
在吉林大学黄大年的办公室,他的屋子里的经常是最晚关的。按照制度地质宫每晚11点清楼锁门,但黄大年几乎没有准时离开过。
就连看门大爷都为了黄大年改了作息时间。
大爷说,“不论多早多晚,只要他需要随时给他开门。”
因为时常需要出差,黄大年为了节约时间经常会选择凌晨最晚的航班,只为不耽误第二天白天的工作。
他说,“每天晚上都是两三点睡,没有周末。一天休息五个小时,有时只休息3个小时。中午打个盹儿,十几分钟吧,不到半小时,有时周末能补半天觉。”
黄大年还不修边幅,衣服就那么两套,他连试衣服、买衣服的时间都不舍得。
就是这样的争分夺秒,让中国的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
中国也因此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这样的“拼命黄郎”有时在外人眼里是个“疯子”。
为了启动“重载荷智能化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研制”这个课题,黄大年就在吉林大学的地质宫门口的空地上建起了机库。
就在机库建成后,有人就开着卡车要把它拆掉。
“这是违章建筑,必须得拆!”
原来因为项目急迫,黄大年只是打了报告还没有办好相关手续。
黄大年见状便直接躺在了卡车前,他的学生看到后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躺在了地上。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大学里传开了,有人甚至说黄大年真的是个不要命的“疯子”。
这话传到了黄大年的耳朵里,他也毫不在意,只是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在他负责深探项目的时候,有一个分项目的预算是3亿元,当时便有人找他想为某研究机构“拉点儿经费”。
他直接没有给那人好脸色,直接说了句“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还有一次,在科研会上有人迟到并且没交资料,黄大年直接气的摔了手机。
会后,他带着歉意的说:“我有时很急躁,我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甚至,他为了不落下进度,他从国外引入一套在线管理系统,把技术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点他必登录检查,谁偷懒、谁落后,软件一开,一清二楚。
这样的工作强度,黄大年一干就是7年。
“铁人黄大年”的身体吃不消了。
2016年12月10日,医生告诉黄大年,他的身体有一个结石需要尽快做手术治疗。
但是医生知道黄大年其实患的不是结石而是胆管癌。
就在手术前,他还给吉大的领导们发了短信:“争取两周内术后康复,重返岗位,有关工作人员作了安排,治疗期间不会对工作造成影响。”
在做完术前检查后,黄大年却又闲不住了。他找来学生,在病床上盘着腿,给学生讲解几天前留下的问题。
而这一幕也成为了黄大年为学生讲课的最后影像记录。
手术后不久,黄大年的身体迅速恶化,开始出现发烧、咳嗽。
两天后,黄大年的内脏开始出现大出血,并出现肝脏衰竭,他失去了意识。
也就在那天,黄大年一直惦记着的女儿黄潇分娩了,诞下外孙春伦。
而春伦这个名字也是黄大年起的:春是长春,伦是伦敦。
黄大年曾说过,这是他最难忘、最喜欢的两个城市。
2017年1月8日,58岁的黄大年离开了人世。
在回国的7年内,他带出了博士18名,硕士26名,在各领域的交叉团队成员400多人。
为了让国家更快地掌握深地探测能力,“不让理论和实践中间存在长跑般的距离”,他组建的团队直接面向设备研发。
即便这样,他还是心存遗憾,他说,“我觉得还没有把你们培养出像国际级的专家那样,一肚子的知识却不知怎么教给你们”。
在他去世后,黄大年的学生们对老师许下“吉大地质宫五楼的灯,永不熄灭”的郑重承诺。
在英国时,黄大年曾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部分资料来源:
黄大年:把中国送进“深地时代”的科学家
海归科学家黄大年的最后30天
《大家》 --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