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提起两弹元勋,我们会想起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钱三强,气象力学创始人、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赵九章,核武器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邓稼先……

但除却这些名声鼎沸的人之外,还有一个烈士被追认为“两弹元勋”,他也是唯一一位横跨核能技术、导弹技术、航天人造卫星领域的功勋科学家,他就是钱学森的师弟,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由于,郭永怀去世比较早,在“两弹一星”元勋中,知名度比较低,但他的贡献可不小,美国曾经评价“钱学森能顶五个师”,但钱学森却说“郭永怀能顶十个师。”

由此可见,钱学森对郭永怀认可;而当郭永怀回国后,为表示重视,周恩来曾亲自接见他。

但十分遗憾的是,郭永怀乘坐飞机失事,新中国痛失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这是国家的损失,也是民族的损失。

在听闻郭永怀遇难后,钱学森失声痛哭,十分悲痛的写道:“就那么10秒钟吧,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研究专家就离开了人世。生和死,就那么10秒钟!”

因为当时郭永怀还处于保密位置,工作性质十分特殊,因此也有人认为郭永怀的失事并不是偶然,很有可能死于他杀。

为此,周恩来要求相关部门彻查郭永怀失事原因。但是最终的结论是并没有任何人动手脚,飞机失事属于导航系统出问题,技术性故障。

虽然郭永怀先生去世了,但是他的功绩永世长存。本篇文章,我们就来一下缅怀“两弹元勋”郭永怀。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现荣成市)滕家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郭文吉以务农为生,郭永怀是他的第四个儿子。

郭文吉虽说是个农民,但是他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在郭永怀九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郭文秀(郭永怀的三叔)开办的初级学校中。

在启蒙的教育中,郭永怀展现了超人的学习天赋,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郭永怀掌握了牢固而深厚的国学知识。

1922年,13岁的郭永怀因为勤奋好学,被父亲送到石岛镇明德小学读高小。

这是一所新型学校,郭永怀有幸在这里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他在班级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四年后,郭永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求学期间,郭永怀是家乡的第一个公费生,由于不用缴纳学费,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很快在1929年,郭永怀中学毕业了,但是他还想继续求学,这就需要高昂的学费。对于这种想法,郭永怀的父亲和他三个哥哥都非常支持他继续求学,他们表示,虽然家里条件不好,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继续供郭永怀求学。

郭永怀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打算去天津考取公费生。机缘巧合,在老乡的帮助下,郭永怀成功报名南开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成为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在预科班,郭永怀有幸遇到了名师申又枨先生。申又枨是谁?他就是当时我国数学界大名鼎鼎的老前辈姜立夫的弟子。

在申又枨教导下,郭永怀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扎实的数学功底就是在这个时期培养的,这为他日后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在预科班的两年,郭永怀十分活跃,他和胡世华、陈振汉等人成立了“微社”读书会,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经验;这个期间,郭永怀对新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为了摸清光学成像原理、弄清胶卷感光度等知识,特意向当时的化学系主任借款买了一台照相机。

当时,照相机绝对是奢侈品,郭永怀只能通过分期偿还借款的方式购买。买来照相机之后,来来回回,拆分好几次,经过反复的拆装后,郭永怀终于掌握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两年之后,郭永怀顺利地转入了本科。此时,对数学感兴趣的他,却改换了领域,学起物理来。

伙伴们都劝他说“学了物理学,以后怕是不好找工作。”但是,郭永怀为了探求真理,还是坚持选择物理专业,成为当时国内的著名物理学家顾静薇的学生;两年后,郭永怀又被顾静薇推荐到北京大学物理系深造。

郭永怀不负期望,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的弟子。在饶老师的指导下,郭永怀进步很快,他还获得物理系的奖学金,并在数学和物理领域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1935年,郭永怀顺利地毕业,饶毓泰邀请他留下做助教,在此期间,郭永怀还有幸地参与了拉曼效应研究工作(吴大猷、郑华炽等教授主持的)。这是郭永怀首次进行科研实践工作,为他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在战争的影响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相继停课,向南迁往长沙市。

无奈之下,郭永怀回到自己的家乡,在威海中学任教。后来,日军侵占威海,郭永怀被迫前往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

一路上,郭永怀看到日军对我国狂轰滥炸的场面,心想,没有制空权,是万万不行的,中国必须要有航空飞机,如果可以,自己可以改学理工专业,出国学习航空工程。

也就在这个时候,郭永怀将求学的兴趣逐渐转向了与航空有关的力学。

机会总是垂青给有准备的人。

1938年的夏天,一场考试彻底改变了郭永怀的命运,第七届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招生考试开始了,一共有20个名额,共有3000名考生报考。其中,但力学只有一个名额,力学专业报考人数为50人。

在这次考生中,郭永怀发挥出色,以总分超过350分排名第一(5门功课)。然而,除了郭永怀外,钱伟长、林家翘也排名第一,三个并列第一,而这个专业只招收一名学员,如何录取呢?

后来,在多位教授的斡旋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被同时破格录取了。

1940年,郭永怀与钱伟长等几十位被选中的学子,准备动身去海外留学。

此时,二战爆发了,英国进入战时状态,郭永怀经过几番周转,前往加拿大去留学。但是,在船上,郭永怀发现,自己的护照是日本签证。于是,郭永怀向英国代办交涉,英国代办威胁到“不接受日本签证,就取消留学资格。”

这时,郭永怀与几十位学子,果断走下即将起航的轮船,返回昆明;后来在多方帮助和交涉下,郭永怀与几十位学子顺利地踏上了留学的征途。求学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家国情怀。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同年9月,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三位优秀学子来到加拿大多学多大学学习,这三人学识渊博、基础扎实、得到力学家辛格教授的青睐,在知名教授的教导下,他们三人都只用半年时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证。

这让辛格教授很吃惊,他感叹道“没想到中国还有这样的出色的人才,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是我穷极一生都很少遇见的优秀学者。”

1941年,郭永怀为了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来到加州理工大学,向航空泰斗级人物冯·卡门求教,同时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知己兼师兄钱学森。

当时,钱学森已经博士毕业,被加州理工学院聘为助理教授,正在研究航空界和力学界的前沿问题。郭永怀来了之后,冯·卡门也让他研究这个领域的问题,有时候也让钱学森指导郭永怀,此时,钱学森成了郭永怀的“小导师”

不得不说,冯·卡门对中国的科学事业帮助很大,他为中国培养了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张捷迁等一大批中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核工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1945年,郭永怀凭论文《跨声速流不连续解》,拿到了博士学位,钱学森对他取得的成绩很吃惊,当时评价郭永怀说:“郭博士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课题,孜孜不倦地干,得出的结果却很出人意料。”

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郭永怀与周培源、孟昭英、毕德显、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在一起聚餐。那时,钱学森已经有了私家车,他经常带着郭永怀等一众好友去兜风,去饭店请客吃饭,或者去郊外野餐、游泳。

后来,他们回忆到,他们去钱学森家吃饭,都是钱学森亲自下厨,厨艺很不错,那段时光很令人这帮留学生怀念。

1946年,郭永怀来到康奈尔大学工作,正好冯·卡门的弟子西亚斯在这所大学主持航空研究院,冯·卡门马上推荐自己的得意弟子郭永怀,来做西亚斯的助手。

而此时,也钱学森从加州理工大学转到麻省理工大学。于是,钱学森开车带郭永怀“自驾”3000多公里,把郭永怀送到康奈尔大学后,钱学森再驾车开回麻省理工学院。

1949年,郭永怀开创的“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被广泛应用,郭永怀在跨声速流、应用数学方面取得了两项重大成就,此时,郭永怀已经成为驰名世界的科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留学生开始陆续回国,那时钱学森想回国,但是被美国当局阻挠。美国一个海军司令认为,钱学森掌握了太多了核心技术,放钱学森走,就等于放了五个师;后来,钱学森被软禁,经过打官司出狱之后,又被禁止离开美国。

1953年,在钱学森禁止回国期间,他要求郭永怀到加州理工一起搞科研;郭永怀特意请假去帕萨迪,去见钱学森。他和钱学森密谈,等待时机,一定要想办法回到中国,他们互相宽慰,一起做研究,讨论高超生黏性流动以及奇异摄动理法等问题,等到回国之前,他俩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

1953年8月,中美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美国被迫取消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1955年,在周恩来的多方努力下,钱学森这一年回到了祖国。

钱学森成功回国后,郭永怀看到了希望,他更坐不住了,想要尽快地回到祖国。当时,郭永怀在美国的待遇非常好,已经是康奈尔大学教授了,而此时的中国还是百业待兴的状况,很多人劝郭永怀不要回国,郭永怀说“我是中国的子弟,农民的孩子,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怎能不回去呢?”

郭永怀时刻准备着回国的这一天,他得知,钱学森回国前曾遭受被抄家的情况。为了不给美国当局留下把柄,在一次篝火晚上上, 郭永怀把自己的所有的科研资料、书籍、文章都付之一炬;要知道这可是他多年的心血呀。

妻子李佩问他:“把这些心血都扔进火里,不心疼吗?”郭永怀说:“当然心疼,这些资料带不走,没关系,我都已经记忆在脑海里了,但是为了祖国,我一定要回去。”

后来,在中国的努力下,在各方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当局终于同意郭永怀回国了,但当他们搭乘““克里夫兰总统”号”游轮准备出发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移民局派来了好多人对郭永怀的行李进行搜查。

如果查出一点“机密”资料,郭永怀估计也就回不了国家了。这时,夫人李佩才明白郭永怀之前为何要焚烧科研资料。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1956年,郭永怀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回国后,立刻受到了党和政府乃至科技界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主席还亲自接见了他。随后,周恩来总理也在中南海接见了他,在询问郭永怀有什么要求时,郭永怀只回答了一句:“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随后,郭永怀便被任命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常务副所长。1957年底,郭永怀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参与并制定《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他还经常和其他动力专家一起研究、分析国际上的力学研究方向,然后,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及实际需要,制定发展规划,推动我国力学工作的发展。

在1958年,郭永怀还出任了中国科学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在同年9月,台海局势骤然紧张,解放军炮击金门,美国政府公然向台湾地区大量增兵,还把能装上核弹头的八英寸榴弹炮运到金门。

面对美国即将挑起的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核战争,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开始研制核武器,发展核工业,随后,负责研究核武器的二机部九局在北京成立了。

但就在中国紧锣密鼓地开展“两弹”研究工作时,中苏交恶,苏联拒绝向我国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事先苏联承诺提供的),不仅如此,还停止一切技术、资料、设备的供应,还撤走了所有的专家。

苏联单方面撕毁合约,给我国刚起步的和工业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在这个时候,郭永怀临危受命,与王淦昌、彭恒武三人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最初三大支柱。

郭永怀的任务很重,一方面,他要给“两弹”的科研人员传授弹头设计和爆炸力学的基本理论,还有在结构、强度、振动、冲击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郭永怀自己成立一个实验室,展开核武器建设的前期试验。

此外,郭永怀还负责反潜核武器水中爆炸力学,水动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由此可见,在“两弹”的研究工作上,郭永怀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

在郭永怀先生的倡议和指导下,我国的力学终于走上了和核武器实验相结合的道路。在大爆破课题研究的初期,缺乏前人的经验,国内科研环境艰险,科研条件有限,野外工作条件艰苦,郭永怀不断鼓励、激励大家,还甚至亲自跑去帐篷搅拌炸药,就为了获得一个满意到爆炸模型。

经过多次实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以先进内爆法为主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研究策略;在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上,郭永怀还提出“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确定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最佳方案。

后来,这个方案还被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究投爆所沿用。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1963年,核武器的研究队伍由北京陆续迁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基地。这里条件十分艰苦,这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不仅缺氧,气候还十分恶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多度,一年中有9个月时间要穿棉衣。

在高原作业,环境恶劣,科研人员们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头晕、胸闷、厌食等症状。

年过半百的郭永怀经常深入科室、车间、试验现场,听取科研人员的汇报,指导科研设置课题,制定方案,建立装置,落实实验等等,亲力亲为。

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往返颠簸于北京、青海和罗布泊之间。在奋斗过程中,好几次郭永怀都差点晕倒,但他休息一会儿之后又坚持着和科研人员一起作业,一点点、一天天的把研究实验推向成功。

就在1964年10月,美国、苏联、英国签署了《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企图遏制中国自力更生研制核武器的关键时期。但是没多久,我国第一朵蘑菇云扶摇直上——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郭永怀先生满含热泪倒下了,人们急忙把他扶进帐篷休息。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使得全中国士气大振。

1965年5月30日,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贺龙等人一起在人民大会堂亲切地接见了,参与核武器实验的包括郭永怀在内的专家学者等人,为他们庆功设宴。

为了安全起见,周恩来总理还特意叮嘱郭永怀等科学家尽量不要乘坐飞机,但是郭永怀为了节约时间、追赶进度,经常乘飞机,尤其是夜航。

郭永怀还笑称:“夜航多好,睡个觉就到了,第二天照常工作,工作没耽误,觉也得睡了。”

若是能知道后来的事,说什么也不会让郭永怀乘坐飞机的。但可惜,没有人能预知未来。

1968年12月4日,在实验基地待了整整两个多月的郭永怀,突然发现了一份重要数据报告,便立刻驱车赶往兰州,搭乘民航飞机飞往北京。就在兰州换乘飞机的时候,他还抽空认真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报告。

就在离地四百多米、即将降落在首都机场的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一公里之外的玉米地中。大火熊熊燃烧,火灭了之后,13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面目全非,有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在尸体上,人们发现了郭永怀先生生前常穿的衣服标志。一具尸体是郭永怀的,另一具则是他的警卫员牟方东。当大家费力分开这两具尸体时,在中间发现了一份完好无损热核导弹实验数据文件。

可以看出就在那极其短暂的瞬间,郭永怀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对国家有着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料。

消息传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久不言语,随即下令彻查飞机事故,还通过人民日报发表了这一不幸的消息,钱学森失声痛哭,伤感道:“就那么10秒钟吧,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研究专家就离开了人世。生和死,就那么10秒钟!”

那年郭永怀才刚满59岁。

1968年12月27日,中央正式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也就是在那一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在此之前,郭永怀为这次实验在青海待了整整45天,可惜他没能见证这颗导弹的试验成功。

后来,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该群体唯一一名烈士。


53年前,空难带走了能顶十个师的科学家,周总理


早年在美国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郭永怀先生曾收到美国政府寄来的一份协议。如果美国爆发战争,是否愿意参加军队?郭永怀先生深知,如果写了否,那么今后他就不能参与一些机密工作,但他还是写了否。

亦如当年选择下航船一样,前途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家国情怀。

郭永怀先生不仅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还积极倡导我国发展航天事业,参与建设航天事业的预测和规划,亲自参与航天重大技术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工作。一年又一年的奔波,让五十多岁的他完全不像不惑之年的人。

郭永怀先生本来在美国有着极好的待遇,妻子儿女也都在美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若是留在美国,自然能得到美国的重用,但是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郭永怀先生便排尽万难,携带妻子儿女回国,常年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

再反观现在,有些在网络上肆意诋毁祖国,大肆地宣扬西方制度优异,把捅祖国母亲的利刃递到了西方国家的手里的人。真令人感慨。

谨以此文,献给1968年12月5日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郭永怀先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