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成事的原理,因势利导,成人达己

喜欢玩车的朋友,应该绝大部分都知道铃木。

铃木汽车在印度的子公司玛鲁蒂铃木的创意总监樱井雅惠到孟买之后,就体会到了一个“世界之最”。她称孟买是世界上最吵的城市。孟买经常堵车,而且很多司机喜欢按喇叭,导致75%的交通协管员都有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为了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樱井雅惠萌生了一个想法,她想实施一项“按喇叭越少,奖励就越多”的计划。但是,她马上就面临了一个难题,如何统计司机按喇叭的次数,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整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

她召集了公司里十几位软件开发人员,最后经过大家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开发出了一款叫做NoPoPo的喇叭统计设备。这个设备被用于安装在方向盘附近,可以和手机的APP相连。司机可以在APP上设定自己每天按喇叭的次数,每一次完成任务就可以积累奖励。用这些累积的积分可以兑换玛鲁蒂铃木准备的一些车饰,像方向盘套,车内装饰品等等。在规定的次数里,参与的用户,按喇叭的次数越少,系统的奖品就会越丰厚。

NoPoPo不仅可以装配在铃木车上,还可以装到其他的品牌的车上。一开始,他们公司内部,很多人是反对的,他们的理由是:如果这样做,就是为别人做了嫁衣。樱井雅惠反问他们:如果孟买乃至整个印度因为这种设备,大大减少噪音,对铃木品牌有什么不好呢?

NoPoPo上线三个月后,就实现了注册用户的平均按喇叭次数下降43%。后来,孟买交通部门找到玛鲁蒂铃木,请他们把这种设备加入汽车的标准配置。

单纯说道理的话,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能认同樱井雅惠的选择的。

但是,一旦是我们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会不同。

一是成本的考虑,二是要保证自己的品牌露出,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

实际上,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强调品牌露出的这种策略,很多时候,都是自娱自乐,很难真正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

成事的原理,因势利导,成人达己


前一段一个朋友问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说,为什么我们要给商人那么多的称呼,又是商贩,又是商人,又是企业家,又是什么商业领袖?

其实,他们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不同。不过,有时候我们对慈善的定义不是那么的准确,或者说过度的强调了类似于无偿捐赠这样的方面,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在推动就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一家守法经营,运转良好的企业本身,就是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着重要的贡献。

从商贩到商人到企业家之间的差别是,是否有超越商业利益之上的追求。

而真正成为商业领袖,和其他领域的领袖一样,不光局限于这些。而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对所处时代的环境和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并在对这种发展规律有着深刻洞察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才可以被称之为商业领袖。

我并不赞成,企业在能够解决好自身生存、员工的成长和必要的福利之前就去追求过高的理想,那些远大的理想,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很可能会是非常危险的。

成事的原理,因势利导,成人达己


其实,这个案例,我们还可以解读出更多的内容。

我们先来看一个《列子》里的故事:

《列子·说符》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恶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简单的翻译一下:


晋国苦于强盗太多。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强盗的相貌,看他们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情。晋侯叫他去查看强盗,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晋侯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强盗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强盗,强盗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不久一群强盗商量说:“我们所以穷困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收拾强盗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说:“周时有俗话说:’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况且您要想没有强盗,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强盗呢?”于是任用随会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强盗都跑到秦国去了。


以前,我也讲过这个故事,不过原来讲,更多的是强调,我们有时候会把一项具体的能力、长处,作为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因为他能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本身没有错,但是就像这里的郄雍一样,他能抓到每一个强盗,但是却不能解决产生强盗的土壤,当然这个责任在晋侯,而不是郄雍本人。

我经常说,百战百胜的将军,绝对不是一个好将军,因为打了100场仗都没有解决问题,算得上哪门子好将军?


做人宜直,做事宜曲。

做一个正直的人,其实是一种最简单也最自在的一种生活状态。

但是,做事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涉及到管理、禁止类的问题的时候。

父母管教孩子,老板管理员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接禁止,再加上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在这么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效果不一定很好,而且,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

因为,有时候禁令本身对于一些人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管子》里的故事:

《管子·轻重甲》

桓公曰:“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君请遏原流,大夫立沼池,令以矩游为乐,则越人安敢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隐三川,立员都,立大舟之都。大身之都有深渊,垒十仞。令曰:’能游者赐千金。’未能用金千,齐民之游水,不避吴越。”桓公终北举事于孤竹、离校。越人果至,隐曲蔷以水齐。管子有扶身之士五万人,以待战于曲菑,大败越人。此之谓水豫。


这一段是说,齐桓公对于天下强国越国,很是忌惮,因为越国人习惯水战,而且那个时候的越国水系发达,想要和越国人打仗,对于身处北方,多是平原丘陵之地的齐国人来讲,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历史上这种情况出现过很多,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解决的很好。曹操赤壁之战虽然不像《三国演义》里输的那么狼狈不堪,但是也确实没有占到过多少便宜。

如何训练水军,如果训练军队的水性?管子的解决办法,可能是最“经济”的。

我们通常的思路是,招募熟悉水性的人,组成水军,然后找一个有水军带军经验军官负责,然后把所有事务都交给这位军官来处理。


管子的办法是:

”管仲回答说:“请君上阻住原山的流水,让大夫建筑游水大池,让人们跳水游水为乐。这样,越国还敢于乘虚而至么?”桓公说:“具体做法如何?”管仲回答说:“请下令修筑三川、建圆形水池,还要修造能行大船的湖。这个行大船的湖应有深渊,深度达七十尺。然后下令说:’能游者赏十金。’还没有用去千金,齐国人的游泳技术就不弱于吴越的人了。”


桓公终于北伐孤竹和离枝。越国果然兵到,筑堤屯堵淄水的曲处淹灌齐国。但管仲有善于游泳的战士五万人,应战于淄水的曲处,大败越军。这叫作水战的预有所备。


我们很多时候,如果发现奖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除了上边考虑的,自己是否有过奖励的失信行为以外,我们要思考的是,是不是我们的奖励方法有问题?

这里,我觉得奖励的方法,不是越直接越好,而是,你希望奖励什么样的品质或者说技能。比如,这里管子看待问题的方式就是,水军最为重要的是熟悉水性,然后是在水中的耐力,另外不是只找一小部分熟悉水性的人,而是让大部分人都熟悉水性,而且这种方式,成本极低。用了不到一千金就训练出了五万熟悉水性的水军。


我们惯常的思路是,比如销售激励,就是设置销售提成,有没有效果,当然有效果,但是即使你设置了再高的销售提成,发现销售人员确实很激动,但是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经过一些挫折以后,很多人垂头丧气,一个是对自己没了自信,另外也会觉得你设置的那么高的销售提成,其实就是忽悠人的,没人能拿到,他们还会认为,那些能够拿到高额提成的,不是你的亲戚,就是有特殊的资源。

这种设置销售提成的方式,是思维的懒惰,而且这种方式是在鼓励各自为战,是在鼓励单打独斗,而且,真正有效的手段,都在那些顶级销售人员的脑子里,最后演变成了老板和业务人员互相争抢客户,互相猜忌。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销售型的公司,很难做大,做到一定程度必崩盘的原因。


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不用我讲,大家应该都知道,徙木立信奖励的不是搬木头的能力,而是让所有人确信,再普通的事,能够做好,就能得到应有的奖励。如果从单次激励来讲,这样的激励,成本太高了,但是对于激发起大家对于奖励的信心,这个成本可以说,实在是太划算了。

我们很多企业中,员工的工资构成基本都是基本工资+奖金+各种福利,这三类。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某员工的基本工资是3000元,奖金在1000-2000元浮动,福利按工作年限和职级来固定,那这个员工真正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的是多少?其实,只有1000元。很多老板,不舍得花重金进行奖励,是觉得花那么多钱,不值得,但是,他可能忽略了,这样的奖励能够激发的全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所能产生的价值,而看似很大的一笔钱,在这样的总收益面前,都是极其微小的代价。

这些模式设计的背后,说白了,利用的就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这里的恐惧就是对失去可能会获得的巨大的奖励的恐惧。现代心理学,将其称为心理账户,利用心理账户的商业行为比比皆是,这里我就不举具体的例子了。

在讲《管子》的时候,我一直强调,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而是激发与成长。而用利益去引导组织中的个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同时实现组织的利益与成长,才是最好的激励方式。管理,就是利益分配的艺术,而核心环节,就是利益的增量的分配。


我一直说,我们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因势利导”,如果你读懂了《管子》,就会发现,管子的因势利导,就是在分析人性的基础上,分析利益,利用利益的增量去引导,将这种这种力量转化为组织成长的动力,你才有更多的利益可供分配,进入下一个发展的循环。


《管子》里说:得人之道,莫如利之

但是,利之,不是直接把利益送给对方,而是用利益的分配,促进对方的成长,来达到企业、组织成长的目的。

成事的原理,因势利导,成人达己

在波特兰夜间道路上交通繁忙


成人达己,你能成就多少人,就会有更多的人反过来成就你

而最好的成人达己,是用利益的增长,促进大家的共同成长,说大一点,可以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是更高层面的成人达己。

一涉及到利益的话题,我很喜欢引用《易经》里的:利者,义之和也;又有:义者,宜也。连起来说就是,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就是义,而把相关的事情都做到恰到好处,就是利益的总和。再说明白点就是,你能处理好多少事,能平衡好多少利益关系,决定着你能拥有多大的利益。


同样,因势利导的核心也是用利益分配的调整来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其实,这种思维,我们在任何阶段都可以使用,不管是个人、初创期的企业,还是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大企业。因势利导既是一种思维,又是一种社会原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