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古老中医药迸发新活力
守正创新古老中医药迸发新活力
晚饭时间,除了食堂,校园里还有哪里会门庭若市?在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大楼,下午五点不到,已经有学生在这里排队。针灸推拿学院的大三学生李阳身着白大褂穿过排队区,带着同学们做朝阳模拟医院上班前的准备。
朝阳模拟医院是南中医的临床实训基地,这是南中医探索中医人才成长道路的一个缩影。被誉为“中医高等教育的摇篮”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不止步于培养出5位中医药界学部委员、12位国医大师的骄人成绩,继续在中医药的传承中上下求索,走出一条守正创新实践的发展道路。
守正:守经方传岐黄薪火
中医经方是中医经典方的略称,主要指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收载的200多个配方。这些配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治病救人的经验结晶,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
为了传承好这些经典,南中医将经方学习转化为专业课程,把《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搬进课堂,同时要求学生熟背150首方剂,200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和主治疾病。此外,南中医的图书馆里还“住着”3000多本珍贵的古方书籍,涉及诊治法则、临床各科等,约占全国现存中医古籍总数的40%。
如何继承好、保护好传统中医文化?南中医党委书记程纯说:“中医药不仅要保存在图书馆里,还要回归民间。”为此,南中医在2016年成立国际经方学院,这也是国内首家专门的经方学院。除了培养经方人才,在海内外推广经方也是该学院的一个重要目标。
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工作,其所著书籍被译成英文、日文等文字出版,并多次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讲学,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此外,该学院面向海外开展经方医学培训,办基层经方门诊,与制药公司合作开展经方制剂的研制和开发,扩大经方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创新:治病症中西互补
中医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南中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在南中医中西医结合学院的课堂上,教授战立彬问学生们:“中医怎么解决病人颅压高而产生的晕厥?”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甘遂逐水剂!”战教授追问:“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学生们陷入思考,一个学生问道:“老师,西药的甘露醇可以用吗?”他点点头,然后给学生们解释起原理来。颅压高产生晕厥,在中医诊断看来这是阳水闭于上焦。传统的中医治疗见效慢,更快速的方法是使用西药中的甘露醇,立即改变细胞的渗透压、改变全身水液代谢方式,最快速度降低颅压。
这是南中医中西医结合教学的一个小案例。如何走好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科班出身的发展与规划处处长郑晓红认为,思想上要理性看待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不同,两个医药学体系发展各有侧重,但治病的目标一致。在中医思维指导下,2016年,南中医成立了“整合医学学院”,致力培养学贯中西的高水平医师。今年,该校与南京鼓楼医院共建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双方将以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学科为基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中国特色医学学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践:早临床育中医人才
一台投影,一台电脑,十张椅子摆在长条桌子两旁,这里是南中医在附属省中医院的教学示范门诊。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过伟峰告诉记者,教学示范门诊是学校的一大特色。这个房间每半天接诊十位病人,学生先诊断记录,老师再补充点评。在这里,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病人也能享受更加详细的看病待遇。
长期以来,南中医贯彻“早跟师、早临床、重经典”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设置“床边教学”模式和“全员远程导师制”外,该校还设置了朝阳模拟医院。这所校园医院比照真实的医院环境,设立针灸、推拿等中医科室,模拟导诊、面诊、治疗等环节,由相关专业学生担任医护人员。目前,该院日均挂号近50人,为学生和周围居民解决了肩周劳损、感冒等小毛病。
中医如何实现新时代的发展?既要继承推广传统的中医文化,也要锐意改革创新,让古老的中医与现代医学交融,迸发出新的活力。程纯说:“当下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最好时机。中医药要找到回家的路,更要找到未来的路。中医回归民间,融入百姓的生活,这是对中医文化最好的继承。”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聂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