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骨清相、细腻匀称:浅谈敦煌壁画审美趣味改
时序演进,北方的北魏后来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西北地区属于西魏版图。西魏统治时期,朝廷派往敦煌的几位地方长官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们在镇守敦煌期间大力推进佛教事业,也带去了中原汉族文化。
汉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逐渐融合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这在敦煌壁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西魏时期的敦煌壁画和北魏时期相比,整体风格变得细膩和内敛了许多。在人物造型上,动作不再那么夸张了,色彩反差也不再那么强烈,但内容依然很丰富,画面依然明朗灿然,正处在从粗犷向内秀过渡的时期。
这是中原文化的日益西进对西域绘画产生的直接影响。那时,一种"秀骨清相"的人物造型风格在中原和南方画坛十分流行。在这种风格的绘画中,人物都显得比较秀雅,顾恺之作品当中的那些人物就是典型的"秀骨清相"。
随着时代的发展,敦煌壁画在题材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那时,佛教信徒已经从信仰小乘佛教转向信仰大乘佛教了。小乘佛教宣扬的是自我牺牲精神,为了普度众生,要勇于牺牲自己,那样才能最终成佛。
如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喂鹰的故事,都是宣扬的这样一种思想。但大乘佛教却不提倡这种残酷的自我牺牲精神,而宣扬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即使你曾经作恶,只要幡然悔悟,一心向善,也能最终成佛。这样的教义更能为广大信众所接受。
在莫高窟第285窟中有一幅名叫《得眼林》的壁画,就是表现的这一主题。
这幅画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五百个凶狠的强盗,他们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官府就派出军队去镇压他们,将这些强盗的眼睛统统挖去,然后扔到了深山老林当中。这五百个被挖去眼睛的强盗痛苦不堪,悲号不绝。这时,佛听到了他们凄厉的哭叫,顿起悲之心,就将一种草药的粉末吹到他们的眼睛里,他们的眼睛很快就复明了。
这五百个强盗非常感激佛的救助,也对曾经的恶行后悔不已。这时,佛就派人来为他们说法,使他们受到了感化,最终都剃度为僧了。
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时也表现了佛的慈悲与宽容,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好同志,就可以既往不咎了。这也是一幅连环画式的故事画。你看,一开始这五百个强盗正在被官兵追赶围捕,骑在马上的是官兵,他们身技铠甲,很像是欧洲中世纪骑士的模样。随后,被俘的强盗被挖去了眼请,这一部分只画了五个强盗,代表的是五百个人。下一部分是被挖去眼请的强迹在山林中痛苦哀号的情景。再下面是佛以香风吹药人眼,使他们重见光明。最后是佛派出的人正在为他们说法。
在这幅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许多与北魏壁画不同的地方。北魏壁画中的人物都赤裸着上身,而西魏壁画中的人物都穿上了衣服,而且还是汉人的段饰,衣袖都很宽大。壁画的第二部分中还画有中国式的建筑,你看,有域墙、域门楼、还有大殿,屋顶更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形制,有飞檐,还用红色匀出了屋檐和瓦当。这些都是佛教艺术与中原文化相遇之后逐渐汉化的表现。
在这一时期的壁画中,"飞天"形象也有所变化,身姿比北魏时期的要生动柔软得多了。在讲北魏时期敦煌壁画的时候我们没有提及"飞天",是有意将它放到这一节来讲,以便相互比较。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当佛说法的时候她们就会从天上撒下花瓣来。"飞天"常常出现在佛教绘画当中,她们使画面变得优美温馨起来,也使画面富有装饰性和神话色彩。
再看那幅北凉的《尸毗王本生图》,上面是不是有一些"飞天"?但那时的"飞天"造型还有些僵硬,整个身子呈V字形,而到了西魏时期,"飞天"形象姿态已经非常优美了。
莫高窟第285窟中有一幅西魏时期的《伎乐天图》,画了两个"飞天",她们一位手执一把阮咸,一位正在弹奏箜篌,她们弹奏的乐曲仿佛随着天上的流云和花瓣在轻扬曼舞,充满了旋律感,画面看上去也缤纷绚烂,像孔雀的朝羽。两位"飞天"也画得很美,而且还变成了中国人的模样。她们长袖飘飘,轻盈舒展,像是顾恺之笔下的贵族女子。另外,第285窟中的这幅供养菩萨图里的菩萨形象也已经很中国化了。
从技法上看,这些作品在色彩运用上依然大胆,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佛教艺术气息,同时,线条已经变得非常流畅、细腻和匀称了,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优雅,这显然受到中原和南方画家绘画技法的影响。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当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本土的一些宗教故事内容也融入了其中,这一特点在249窟和285窟顶部的绘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前者的《说法图》在画面上方左右两角画上了两个中国式的"飞天",朱红的衣裙飘带,柔软的身姿,"春蚕吐丝"般的线条,都相当的中国"。
而后者却将九个头的龙、飞马、雷神等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异曾融入了画面当中,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奇异风格照理说,莫高窟壁画只与佛教有关,一般不会表现现实生活内容,但西魏时期,随着汉族文化影响的日益深入,表现民间生活场景的内容在壁画中也时有出现。
有一幅壁画画的是山林中的一头野牛,它好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奋蹄狂奔,同时回头往后看去,似乎是要看清楚身后是否潜伏着危险。牛的动作很生动,完全是写实的风格,用流畅而熟练的线条几笔就勾画完成了。这是典型的汉画的技法。
这些结合了佛教壁画和汉画特点的绘画作品,整体风格依然是比较夸张的,但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却渐渐变得含蓄而婉转。这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数百年之后,为适应咱们汉民族的审美趣味所发生的自然嬗变。
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敦煌壁画还在时代的风潮中朝着中国化、世俗化的方向不断变化和发展。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还真以为那些佛教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原本就是中国本土的特产呢!你看看罗汉、观音,哪一个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模样?
这不能不让人感畏汉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所有外来的文化无不被它包容、接纳和同化。纵观中国历史,那些用武力征服汉民族的异族政权入主中原之后,又都无一例外地被汉族文化所征服,最终无声无息地融化在汉文化的母液当中,很难再寻到它原来的影子了。